唐山市民前往地震纪念墙下悼念亲人(图)

2016-07-28 15:29:04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责任编辑:张淑梅
连日来,前往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悼念亲人的群众络绎不绝,人们用鲜花祭奠40年前在唐山大地震中罹难的同胞和亲人。

连日来,前往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悼念亲人的群众络绎不绝,人们用鲜花祭奠40年前在唐山大地震中罹难的同胞和亲人。 记者 闫军摄

40年,让黑发飘雪,让步履蹒跚,让年轻的面庞爬满皱纹,让昔日的孩童步入中年。

40年,让哀伤如河,让思念绵长,让人间的岁月努力向好,让天堂的亲人含笑心安。

7月27日6时30分,记者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庄严肃穆的地震纪念墙下,已有不少手捧鲜花前来祭奠的市民在墙下徘徊,仰头寻找着亲人的姓名。

思念,写满遗址公园的每一片草叶,每一枝树梢,每一面纪念墙,还有纪念墙上的一笔一划——

沿着堆满鲜花的纪念墙缓步而行,记者的目光在花束上的一根根挽带、一张张小卡片上滑过,“献给父亲、母亲”“献给哥哥”“献给好友”“沉痛悼念我们永远怀念的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沉痛悼念我们永远怀念的爸爸妈妈”……

一张黑白相片上,留驻着一对夫妻永远年轻、幸福的面庞,在花丛中与生者相望;一面纪念墙下,双鬓斑白的丈夫几次吃力地托举起同样双鬓斑白的妻子,终于把一束娇黄的菊花粘在了高处的一个名字旁;微风中,有断断续续的哭声隐隐传来……

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互相搀扶着走到中间的一面纪念墙下,从随身携带的布袋中拿出一小束洁白的菊花,用手抚摸着上面扎着的挽带,良久才费力地弯下腰,放在纪念墙下。记者轻轻从他们身边走过,看到那上面写着:给我们的女儿。

“地震的时候,家里啥也没扒出来,我爸妈的照片也没留下一张。”70岁的张秀珍和65岁的张秀芹是亲姐妹,她们坐在纪念墙前的台阶上,一边细心地整理小镜框里的两张父母黑白遗像,一边向记者讲述着40年前的往事。张秀珍说这两张遗像,是从父亲的工作证和母亲的医疗卡上翻拍的,是二老留给她家姐弟四人唯一的念想儿。

张秀芹告诉记者:“我爸被压在掉下来的房顶下面,临走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快点儿救著华(弟弟的名字)’,等把爸妈扒出来,我们才发现他们把小外孙护在中间,孩子一点儿伤都没受!”两位老姐妹不禁老泪纵横,望向遗像中的父母。

“母亲罹难四十年,女儿垂泪常想念……各家入住新楼房,两气取暖又做饭。不再劈柴不拉煤,日子富裕真方便。外出都有小汽车,遗憾母亲未得见。您的儿孙都长大,成家立业均安然……千言万语诉不尽,您在那边放心吧……三个女儿泣上。”

这篇写给母亲的祭文,用工整的隶书小字抄写在白纸上,在黑色大理石板的衬托下分外引人注目。走过的人们都会停下脚步默念着,再拭着眼泪悄然离去。

每年的这个时刻,纪念墙就是向亲人诉说的地方,说一说家里的高兴事儿,讲一讲孩子的学习,道一句“我的生活挺好的”——

在一面纪念墙下,一位年轻的女士踮着脚,用一块毛巾仔细地擦拭着石板上的几个名字,在她身后,一对老夫妻肃穆站立,一个小男孩在俯身整理着花束。老夫妻俩是带着女儿、外孙来看望震亡的父母和嫂子、姐夫、外甥的。63岁的李兰琴告诉记者,“我们每年来这儿,就是想跟亲人们说说话,让他们都放心。”

“地震那年,哪家没有伤心事!现在的日子过好了,他们在那边也就安心了。”67岁的王爱东来看望的是大哥。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大哥比她大23岁。她至今还牢牢记得大哥的教诲:做一个老实人,干点踏实事儿。在大哥的严格要求下,她1973年就入了党。记者看见,在老人的胸前别着一枚鲜红的党徽。

“我有两个女儿,一个在唐钢工作,一个自己开着蛋糕店,外孙上高二,外孙女上小学,我现在每天就是接送孩子,辅导学习。”说起孩子们,王爱东老人的脸上露出了慈爱的微笑,“我大哥的儿子也退休了,家里的孩子也有出息,现在第四代人都4岁啦!”

70岁的陈国勋,一大早从蓝天楼骑自行车来到纪念墙,为的是向地震中罹难的母亲说一句:“妈,我们现在生活得挺好。”

“那场地震中母亲离开了我们,是我这一辈子的记忆。现在,我生活得越好,就越想念母亲。”陈国勋说,当年7月19日,他去北京空军指挥学院学习,没想到这一去竟是与母亲的永别。地震纪念墙建成后,每年纪念日前后来这里看望母亲成为他最重要的事情。“我呀,还要跟母亲说说唐山又有哪些新变化,说说今年的世园会。亲人啊,多想也让你看看今日新唐山!”

“我们以后每年都会从上海来唐山祭奠大姐。”60岁的奚伟刚说,看着大姐的名字留存在地震纪念墙上,奚伟刚和弟弟奚伟君不禁落泪。7月26日,这兄弟俩特意从上海赶来,祭奠大姐奚伟祯。今年他们得知大姐的名字被刻在纪念墙后,决定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亲人千里“相聚”。奚伟刚告诉记者,当年,24岁的大姐奚伟祯是上海插队到贵州的知青,生前担任贵州省印江县团委书记,7月27日19时多,跟随贵州省农业代表团到达唐山,要去遵化学习参观。没想到夜里就赶上了地震,把她永远留在了这里。“大姐那时候风华正茂,如果活着的话,今年64岁了。”奚伟君说:“我们哥俩今天要跟大姐说,我们生活得很幸福,很知足。”

“今天我头一次来唐山,来这个纪念墙,感受是——悲伤!当我听到唐山人地震中自救、救人的故事,又觉得唐山人——挺坚强!”杨先生是北京的摄影爱好者,今天他专程来到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他说要用手中的相机,把唐山和唐山人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记者 王蓉辉 徐喆

 

相关新闻

截瘫休养员到唐山地震纪念墙祭奠亲人

2016-07-26 14:53:40

“感谢市截瘫疗养院的工作人员帮我了却一桩心事,40年了,我想告诉逝去的亲人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生活得很幸福。”截瘫休养员李冬梅说。7月23日,市截瘫疗养院组织地震截瘫休养员到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共同缅怀地震中罹难的亲人。

唐山抗震纪念墙补录104名罹难官兵

2016-07-24 10:25:45

近日,记者前往地震遗址公园采访,遇到了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及时向上级报告灾情的解放军报务员吴东亮等人。当日骄阳似火,游人稀少,记者看到几位60岁上下的来访者伫立在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下,仰头望着墙体的某一处久久不肯离去。

专家讲述唐山地震纪念墙背后的故事

2016-07-14 09:55:27

从2008年起,每到7月28日前后,唐山地震纪念墙前都站满了前来祭奠亲人的市民,人们用鲜花装饰亲人的名字,把花篮和挽联摆在纪念墙前,向在大地震中罹难的亲人鞠躬、默哀,久久不愿离去……这写有亲人名字的纪念墙寄托着无数唐山人的哀思。

地震遗址公园纪念墙电子数据出错为何无法更改

2014-08-04 10:53:24

近日,市民齐先生致电本报新闻热线部,称唐山地震遗址公园纪念墙储存姓名的电子数据库中,他父亲的名字被输错了,虽然几经交涉,但始终未能给予更改。据齐先生介绍,他父亲的名字是有关部门从最早南湖公园的纪念墙上统一整理后重新刻录在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纪念墙上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