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述唐山地震纪念墙背后的故事

2016-07-14 09:55:27 来源:唐山晚报 责任编辑:张淑梅
从2008年起,每到7月28日前后,唐山地震纪念墙前都站满了前来祭奠亲人的市民,人们用鲜花装饰亲人的名字,把花篮和挽联摆在纪念墙前,向在大地震中罹难的亲人鞠躬、默哀,久久不愿离去……这写有亲人名字的纪念墙寄托着无数唐山人的哀思。

    从2008年起,每到7月28日前后,唐山地震纪念墙前都站满了前来祭奠亲人的市民,人们用鲜花装饰亲人的名字,把花篮和挽联摆在纪念墙前,向在大地震中罹难的亲人鞠躬、默哀,久久不愿离去……这写有亲人名字的纪念墙寄托着无数唐山人的哀思。

    近日,记者采访了唐山地震纪念墙的雕刻者、雕刻专家孟庆江。由于从小就研习书法,爱好雕刻,孟庆江在唐山书法和雕刻领域很有名气,现任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刻字委员会委员。

    “准确地说,地震纪念墙是个集体墓碑,名字就是灵魂,我们在刻每个震亡者名字的时候,都是怀着敬畏之心对待,以严肃的态度用心雕刻,给死者的灵魂找到一个安息之所。”孟庆江说。

    “2008年3月,我开始接手雕刻地震纪念墙这个任务。”孟庆江说,2008年的春天,他带领100多人的队伍开始进行这项艰巨而神圣的工作,培训工人、制版审核、刻版喷砂……出于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死者的尊重,他严肃而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

    “20多家广告部门全部关门集中制版,所有环节中,制版审核最关键;雕刻时采用的是阴纹,理论深度1.5毫米;字体采用森隶书体,这种字体才与版的形状谐调;一块60×120厘米的大理石上能刻40个人的名字,当时政府提供的名单上不到20万人,项目落成后,又增改了好多次……”回忆起当时的工作,孟庆江对每个细节都记忆犹新。

    由于是露天作品,晴天易脱胶,雨天易连电,施工难度很大,而当时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孟庆江和工人吃住在工地,24小时机器不停转,工人们累了轮换休息。但是那段时间,他被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支撑着,每天只吃一顿饭,每天只睡一小会儿觉,居然感觉不到累。经过50多天昼夜施工,项目于7月22日提前竣工。

    2008年7月28日,高7.28米、长500米,设计容量24万个名字的唐山地震纪念墙庄严耸立在唐山地震遗址公园里,黑色的大理石墙面上密密麻麻的人名排列整齐,镏金的隶书字体端庄秀气,一眼望不到边。自从有了地震纪念墙,唐山人有了一个祭奠、凭吊地震罹难者的永久场所,再也不用在街边路口烧纸了。每到清明节和“7·28”,人们纷纷来到纪念墙前,采用文明的祭奠方式,把圣洁的鲜花和挽联敬献给亲人。

    站在地震纪念墙前,孟庆江百感交集,这20多万个地震罹难者的名字,是他带领团队亲手刻上去的,这项作品将成为他生命中重要的代表作。

    “建设地震纪念墙是唐山人的特定需求,它给地震遇难者找到了家,这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名字,能够让老百姓面对面与逝去的亲人交流,表达思念情感。让逝者安息,让生者安心!这就是我做这件事的全部意义。”孟庆江说。(记者 范圣英)

相关新闻

地震遗址公园纪念墙电子数据出错为何无法更改

2014-08-04 10:53:24

近日,市民齐先生致电本报新闻热线部,称唐山地震遗址公园纪念墙储存姓名的电子数据库中,他父亲的名字被输错了,虽然几经交涉,但始终未能给予更改。据齐先生介绍,他父亲的名字是有关部门从最早南湖公园的纪念墙上统一整理后重新刻录在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纪念墙上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