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抗震母亲陈翠兰:社区里的好妈妈(图)

2016-07-21 16:05:19 来源:唐山晚报 责任编辑:张淑梅
在唐山市路北区东新村新立庄社区,今年83岁的陈翠兰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陈妈妈”。震后回到家乡,她就扎根在社区干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图为最美抗震母亲陈翠兰。记者 郑勇 摄

    在唐山市路北区东新村新立庄社区,今年83岁的陈翠兰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陈妈妈”。震后回到家乡,她就扎根在社区干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陈翠兰介绍,1976年大地震发生前,她带着二儿子、小女儿跟当兵的丈夫在德州随军,大儿子和老人在唐山。大地震发生不久,远在德州的陈翠兰就得到了消息,她非常担心父母和儿子的安危。几天后,丈夫所在部队安排他们辗转回唐山探亲。

    回到唐山,看到儿子毫发无损,听说父母被送到外地治伤,陈翠兰暂时放下心来,怀着感恩的心情,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中。那时候,救援力量薄弱、救灾物资匮乏,陈翠兰就把部队给她家的食品、生活用品等慰问品分给街坊四邻,自家连块咸菜都没留。

    1979年,陈翠兰夫妇回到老家定居,她经过大伙推选当上了新立庄居委会主任,跟居民们一道建设家园。她在工作中了解到社区里许多残疾人没有工作,靠国家救济,生活困难,便自费购买了洗衣机、缝纫机、锁边机,在居委会办起了小作坊,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开始时,小作坊没什么生意,陈翠兰就四处找活儿,终于揽到了为棉纺厂职工拆洗棉大衣的活儿,小作坊才慢慢有了起色。残疾人在这里每月能领到30多块钱工资,这几乎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

    社区里双职工多,平时上班早出晚归,做饭、照看孩子都成问题,陈翠兰又在居委会开办了小食堂和托儿所,既方便了双职工居民,又解决了无业居民就业。小食堂每天早上炸炸饼,中午包包子,干净又便宜,居民早晨上班、中午下班拿上就走,非常方便。托儿所分大、小班,大班还专门聘请了两名退休老师教孩子们唱歌、认字,解决了居民的后顾之忧。午休时间,陈翠兰经常来托儿所替老师们值班,让老师们睡午觉。下午下课,有些家长不能及时接孩子回家,陈翠兰就把他们带到自己家照看,让老师们按时下班。陈翠兰说:“托儿所最多时有68个孩子,热热闹闹的,我在那里每天都非常开心。”社区里很多孩子的童年都是在居委会托儿所度过的,现在那些孩子已经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了,碰到看着他们长大的陈翠兰,都会亲热地叫声“陈妈妈”。

    社区附近有一处废弃地,经常有大货车倾倒炉灰渣,居民们发现炉灰渣里有废铁渣,就筛出来卖废铁。陈翠兰获悉后就又办了个物资回收站,居民们把铁渣交到回收站,回收站统一供应给附近钢铁厂,既方便居民,回收价格也提高了。那一年,陈翠兰已经60岁了,可为了居民们能多赚点钱、日子过好一点,她还在操心费力。

    居委会有了这么多“产业”,但陈翠兰却没有富起来。那个年代,居委会工作人员连工资都没有,陈翠兰当了15年居委会主任,没有领过一分钱。开办小工厂、小食堂、托儿所的收入,除去给员工开工资,她都想方设法攒下一些,过年过节慰问贫困户、孤寡户。

    人的精力毕竟有限,陈翠兰一天到晚忙于工作,家里自然照顾不到。晚年,老伴因突发脑血栓卧床6年。作为离休干部,老伴完全有条件去大医院治疗,可陈翠兰考虑到自己放不下的工作,让老伴住在了附近的棉纺医院。一心为社区忙碌着的陈翠兰直到老伴去世前一天,才请了一天假。好在儿女们从来没有埋怨过她,在陈翠兰的言传身教下,儿孙们工作勤勤恳恳,个个都非常优秀。如今的陈翠兰虽然已经不再是社区干部了,但她依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关心社区的发展。    记者 李莹

相关新闻

最美抗震母亲朱芝:与地震进行生命赛跑(图)

2016-07-20 12:26:57

今年83岁的最美抗震母亲朱芝,原是开滦赵各庄矿医院的一名医生。地震袭来后,她舍小家为大家,用柔弱的双手挽救了一个又一个伤员,与地震进行了一场生命赛跑。朱芝记得,地震当天,天气特别闷热,睡梦中,她突然被打雷似的声音和剧烈的摇晃惊醒,开灯,没电,窗外一片漆黑,还有隆隆的巨响和剧烈的摇晃。

唐山“最美抗震母亲”评选揭晓

2016-07-15 15:14:46

为讴歌母亲爱国、爱党、爱家的大爱情怀,弘扬和传承唐山抗震精神,唐山市妇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寻找最美抗震母亲”主题活动,通过层层寻找、择优推荐以及评审委员会的认真评议,边秀红等20名同志被授予唐山市“最美抗震母亲”荣誉称号。

唐山市开展“寻找最美抗震母亲”主题活动

2016-04-27 11:17:41

为纪念抗震40周年,弘扬母爱的坚韧与伟大,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市妇联、唐山劳动日报社、唐山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展“寻找最美抗震母亲”主题活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