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文化创新发展40周年综述(图)

2016-07-15 17:01:33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责任编辑:张淑梅
40年来,唐山文化工作一直紧随时代步伐,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弘扬抗震精神、凝聚唐山力量,一路高歌猛进。

    文化,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40年来,唐山文化工作一直紧随时代步伐,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弘扬抗震精神、凝聚唐山力量,一路高歌猛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建成

    震后的唐山,满目疮痍,遍地瓦砾,文化基础设施片瓦无存。

    当时的唐山市地方戏剧团在主创人员部分遇难、亲人无家可归的情况下,大家强忍悲痛、拭干眼泪、挺直脊梁,在短短半年时间里,编创了反映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与人民群众同自然灾害做斗争的《迎风飞燕》和反映军民鱼水情深、携手抗震的《彩霞》两部剧目,深入到抗震一线慰问演出,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宣扬抗震英模集体和个人,歌颂人间真善美,激励唐山人民从悲伤中走出来,在精神上站起来,疏解了受灾群众普遍存在的恐惧、迷茫、焦虑和孤独情绪,这对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起到了积极的稳定作用。现任唐山群众艺术馆馆长的郭新民告诉记者说:“在抗震救灾中,一架大鼓激励了豪情斗志,一腔影调演绎了人间大爱,文化工作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一个时代的发展进步,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崛起和繁荣。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的号角催人奋进。由于原有文化设施在唐山大地震中全部被毁,上世纪80年代恢复重建时进行了科学规划。市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在市中心,6个影剧院、电影院位于市区东、南、西、北不同的方位。大部分县(市)区同期建成了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等设施,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文化服务网络,为支持震后重建和经济振兴提供了精神动力,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十一五”以来,我市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大型文化基础设施。其中市政府投资改扩建的市博物馆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分别增加到73.5亩和24451平方米,展陈面积12000平方米,提高了我市文物收藏、展陈的水平,增添了城市文化色彩。乐亭县、滦南县、遵化市、玉田县、唐海县、古冶区、海港开发区、丰南区、迁安市建设了文化馆、图书馆(室),丰南区、海港开发区建设了现代化的大剧院。其中丰南区、迁安市的文、图两馆投入大、标准高,成为当地标志性文化设施。迁安市对博物馆进行了扩建,迁西县建成板栗博物馆,丰润区博物馆完成了主体工程。

    通过几年的建设,全市行政村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已建成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14个,乡镇(街道)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182个,在村(社区)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合作共建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5109个,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惠及城乡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架构初步确立。

    公共文化资源惠百姓

    当今时代,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经为社会各界广泛认识。“十二五”期间,我市坚持从改善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出发,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快文化大市、文化强市建设,塑造“文化唐山”形象,展现“唐山文化”风采,走出了一条“打造软件夯实基础,真诚服务树立形象,改革创新增添活力,政府主导强化保障”的发展之路,全市文化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文化投入的增加促使城乡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普及、升级,文化活动有了坚实的阵地。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公共文化机构,尽情享受文化的魅力,公共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成倍放大。与此同时,“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流动舞台车”“春雨工程”等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偏远乡村,哪里最需要文化知识,就到哪里去。在海浪翻涌的曹妃甸新区港口,在滦河母亲塑像伫立的滦河岸边,在燕山连绵起伏的遵化,在长城逶迤前行的迁安……处处闪现着文艺家和文化志愿者的身影。如今,不管多么偏远,人们总能在当地看到合唱团、鼓乐队、秧歌队、舞蹈队等群众性文艺团体的身影。弦歌处处,遍及城乡。文化惠民,正在这里改变着唐山。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日渐深入,唐山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显著成果,文化领域随之被注入许多新的样式和新的活力。唐山市委、市政府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与群众生活唇齿相依,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艺术创作不断创新,一些群众文化活动开始朝着规模化、正规化、系列化发展,文化惠民活动在唐山这片热土已蔚然成风。滦县少儿皮影团、滦南县评剧进校园、“三枝花”大比武、乐亭县乐亭大鼓千场演出进百村、赛徒奖师活动、路北区娃娃评剧团、市群艺馆“戏迷演出月”……各成品牌、精彩纷呈。而更重要的是,各地政府把这视为应尽的责任,百姓把这看成应得的服务。“公共文化资源必须服务广大群众”的理念,已在人们心中扎根。

    创新引领奏新篇

    近几年,市文广新局坚持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品牌带动,全力推动我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不断打造我市文化工作的新亮点,创办了大型公益性文化演出品牌活动《唐山大舞台》和《文化大讲堂》。一幅幅亮丽的“群众文化画卷”徐徐展开,一幕幕精彩的文化演出登上城乡舞台,一股股强大的“正能量”喷薄而出,一曲曲“赞美家乡”的乐章奏响新篇……

    ——文化创新发展的脚步从容而坚定。“六大工程十八项文化惠民活动”扎实推进,遍地开花的硕果让全市人民欣慰而自豪;京津唐文化合作迈开实质步伐,签署的战略文化协同发展协议意义深远而广阔;引进高端文化展览,馈赠群众精神食粮,文化交流的脚步越走越远;群众文化艺术节品牌打造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群众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城乡文化互动频繁,城市居民与农村村民共享文化盛宴;精品文艺创作蓬勃开展,各种文化精品作品展演接连不断;连续成功举办中国评剧艺术节,届届推陈出新,届届新人辈出……

    ——唐山文化开新图强的又一个起跑点。唐山博物馆、唐山大剧院、新图书馆相继华丽揭幕,一座座文化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文化名片响亮而厚重:国内外文博展品纷至沓来,群众大饱眼福;依托保利剧院雄厚的院线资源和演出资源,引进国内外上百场不同艺术形式的高规格演出,让全市百姓享受健康快乐的文化,在家门口享受艺术大餐……

    ——文化新人新作在省以上屡获殊荣。在全市文化和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含县区)共有270多人次在全省或全国参加文艺比赛中获奖,其中,市演艺集团评剧演员罗慧琴、张俊玲双双荣获中国戏剧表演个人最高奖——中国戏剧梅花奖,这是我市首次荣获该奖项;我市著名评剧女小生、洪(影)派传人张俊玲凭借在新编现代评剧《从春唱到秋》中声情并茂的表演,喜获“2013年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文华奖是中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最高奖项。30多部电影和100多集的电视剧在全国或央视播出;3200余件文化作品在省以上评比中斩获荣誉。

    展望唐山文化40年创新发展历程,市文广新局韦远东局长表示:“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就是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把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唐山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唐山经济转型升级、再创辉煌作出更大贡献!”(记者 卢山 通讯员李永龙)

相关新闻

文化创新不妨多些“乱打”

2016-06-13 09:10:40

餐厅后厨造型的舞台,煎锅、汤勺、刀具、水桶简单几样“乐器”,辅之以4位“厨师”敲打吹拉地淋漓表演,一个半小时的演出让全场观众笑声不断。这就是《乱打神厨》,全世界观演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的韩国国宝级剧目。

向华全:深化文化创新的思考和建议

2016-06-07 15:19:02

中央把四川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是我省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深圳文博会今开幕 岭南文化创新成果集体亮相

2016-05-12 17:35:10

“十三五”期间,广东将用创新发展理念引领文化发展,大力推动文化创新,打造岭南文化“高地”,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廊坊市召开北京文投集团在廊坊设立文化创新工场协调会

2016-04-08 16:47:12

4月7日上午,廊坊市召开北京文投集团在廊坊设立文化创新工场协调会。市长冯韶慧在会上强调,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助力廊坊实现高端发展、绿色崛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精神指南

2016-03-31 22:42:39

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化的弘扬与繁荣,就没有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不断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