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新闻数字报

唐山市曹妃甸区培育文化软实力 构筑发展硬支撑

2023-06-01 20:04:42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曹妃甸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高质量文化供给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培育文化软实力 构筑发展硬支撑

群众想看啥,台上就演啥,一场场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在家门口精彩上演;从群众需求中来,到文化志愿服务的实践中去,文艺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文旅项目,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唐山市曹妃甸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高质量文化供给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以文化之光照亮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让文化力量润泽这座滨海之城。

日前,曹妃甸区揽月湾景区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河北日报通讯员季春天摄

紧扣百姓需求,增强文化惠民实效

“七彩曹妃甸,文化惠民生”曹妃甸区2023年“七进”惠民演出累计上演141场;“送戏曲下乡”共演出75场,吸引观众近20万人次……今年以来,曹妃甸区各类文艺演出接连不断,在全区15个场镇(街道)、126个村队(社区)实现了普惠性高质量文艺演出全覆盖,极大地繁荣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曹妃甸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连续多年将普惠性文化惠民演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的重点项目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双创双服’改革等重点组织实施,不断加大文化惠民工程投入力度,引导各级各类优质文化资源和服务更多向农村倾斜。”曹妃甸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齐瑞东表示。近3年来,全区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惠民演出、送戏曲下乡演出等,专业文艺院团把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送到百姓家门口,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普惠性文艺演出的宗旨在于“惠”,难点在于“普”。如何精准满足群众需求是关键。“前期,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电话走访等多种方式了解掌握群众需求,要求演出单位提供多种类型的节目组合、节目单供选择,每个场次都安排综艺、评剧、折子戏、大鼓、皮影、相声等6台不同专场演出,确保满足群众的不同喜好。”齐瑞东介绍,为呈现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表演形式,曹妃甸区文旅部门从群众需求和文艺团队演出实际出发,以双向选择的方式,将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送到基层群众家门口。

为从源头保证演出质量,曹妃甸区文旅部门在公开招标中明确要求,承接团队具有20人以上相对稳定的专业演职队伍并具有相关演出经验,对演出剧种、各类型节目匹配、演出时长、舞台搭建等也提出具体要求,通过竞争模式筛选优秀的承接主体。同时,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融入“群众监督+场镇协调+文旅部门督查”的三级考核验收机制,每场演出都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挑选最喜欢的节目,随时反馈意见建议并及时进行沟通和针对性调整。

除了群众监督,曹妃甸区文旅部门还聘请演出质量监督员对演出进行跟踪把关,对演出服务单位的资质、演出内容、资金使用、群众反馈情况等进行调研和检查,根据群众满意度测评和督查情况进行量化打分,作为能否继续提供服务的依据,构建起动态监管考核的良性循环,保障演出惠民实效。

日前,在曹妃甸区开展的河北新疆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合作交流巡演现场,曹妃甸区文化馆演出舞蹈《扭春》。河北日报通讯员王健摄

强化志愿服务,构筑群众身边“文化圈”

原创舞蹈《蓝色梦想》、新编革命历史评剧《滨海兰香》、抗疫评剧情景剧《隔空的拥抱》……近年来,曹妃甸区基层群众立足当地特色农垦文化、海洋文化及城市建设历程等,创作了一大批群众文艺作品,并获省市大奖。

曹妃甸区坚持“融合创新、志愿引领、突出特色”的工作思路,将文化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机融合,打造队伍、创新形式,开展有广度、有高度、有精准度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构筑起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圈”,增强全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构筑群众身边的“文化圈”,就要建立一支从群众中来、有文化特长、有主人翁精神、能够扎根群众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曹妃甸区自2019年以来,依托燕赵志愿云服务平台,吸纳文艺行业协会、民间文艺团队、文化爱好者等成为会员,不断壮大文艺志愿服务队伍。

截至目前,曹妃甸区文艺志愿者共有1万余人。针对骨干志愿服务人员,曹妃甸区有计划并分级分批举办了写作、声乐、广场舞、戏曲等培训班,培训骨干志愿服务人员200余人。再由这些骨干志愿服务人员将知识和技能传播给基层社区、村队、企业群众。在他们的带动下,“草根明星”“乡土艺人”在各类基层文化活动中承担起重要作用,让群众真正成为“文化圈”的主角。

“队员们来自基层群众,了解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为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巨大优势。”曹妃甸区文联主席韩冬说,志愿服务队员们根据节日节庆、党的政策理论宣传等做好安排部署,以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乐民为宗旨,充分发挥艺术专长,依托区、场镇(街道)、村队(社区)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演出、文艺培训、精品创作、网络展示展览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将文艺精品送到基层,让百姓足不出户乐享文化大餐。曹妃甸区不断创新文艺志愿服务形式,打造“云”上阵地。其中,充分利用掌心曹妃甸、曹妃甸发布、曹妃甸区文联、文明曹妃甸、曹妃甸文化馆等网上平台,权威发布文化活动动态。同时,针对网络直播平台受众广、不受地点限制的特点,组织区内文艺志愿者利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利用稳定性强的曹妃甸广电网络进行大型活动的直播和回看。

据了解,曹妃甸区文艺志愿者在服务活动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激发了创作文艺精品的热情,针对曹妃文化、农垦文化、港口文化等曹妃甸特色文化符号,围绕相关主题,进行多种形式的原创活动,不断推出系列精品力作,在讲好曹妃甸故事的同时,将精彩作品回馈给人民群众。

近日,游客在曹妃甸区多玛乐园游玩,体验渔文化。河北日报通讯员季春天摄

文旅深度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日前,第三届曹妃甸桃萄文化旅游节举办,文艺演出、名优农产品擂台赛、新鲜果蔬采摘、百人健康徒步走、非遗大集、古代体育项目体验等系列文旅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游客。

以花为媒、以果会友,曹妃甸桃萄文化旅游节成为充分展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窗口,在更高起点、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彰显了民俗文化特质,打好了文化旅游特色牌。

“提及曹妃甸,人们往往会想到钢铁、煤炭、港口等产业。但曹妃甸不是只有这些,更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齐瑞东说,曹妃甸区在打造工业发展引擎的同时,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自身文化和旅游资源,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据了解,被誉为中国稻米之乡、河豚鱼之乡、河蟹之乡、中国东方对虾之乡的曹妃甸,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盐碱荒滩上创新打造的沉浸式旅游主题乐园——多玛乐园为点,以十里海河豚小镇、中国盐生植物园等为线,以34个产业富集村组成的沿海风情示范区为片区,曹妃甸区构筑起南部沿海、中部湿地、北部农垦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在近日召开的京津冀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活动上,曹妃甸区成功入选河北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区),多玛乐园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中国盐生植物园分别获评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单位、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项目。

文旅融合离不开项目建设和品牌打造。曹妃甸区坚持以文化创意积极推动文化产业要素进入乡村,通过编制《唐山市曹妃甸区文创旅游产品设计研发》规划,指导全区文创旅游产品系统设计研发。同时,积极推动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将曹妃甸国际河豚美食节、曹妃甸稻花节等品牌节会活动不断做大做强,以节会活动促进文化产业人才、资金等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激发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活力。

截至目前,曹妃甸区共有全国旅游重点村1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家,省级休闲农业重点村2家,省级美丽休闲乡村11家,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单位1家,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项目1家,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3人。(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 通讯员王梦录)

责任编辑:韩琳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