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新闻要闻

【唐山市农业品牌展示】之曹妃甸大米:稻花香里说丰年

2022-09-29 19:14:2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编者按:为加强唐山市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丰富农产品内涵,提升农产品溢价,由唐山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河北新闻网共同推出《乡村振兴·品牌赋能》唐山农业品牌系列宣传活动,本网将通过图文、视频、直播等多种方式,扩大唐山市农业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河北新闻网讯(王士波)近日,唐山市曹妃甸区十农场和新村,村民们正在水稻田间清理杂草、病穗,一派繁忙景象。眼下正值水稻灌浆关键时期,农民们抢抓农时进行田间管理,确保秋粮丰收。

稻谷飘香。通讯员刘满仓摄

目前,曹妃甸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以名、优、特、新、高水稻品种生产为主导的水稻生产模式。常年种植面积32万亩,亩产700公斤,总产量约22万吨,优质品种占比达到80%以上,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其中,经过绿色食品认证的面积为7.16万亩,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面积4000亩。

近年来,曹妃甸大米畅销全国,品牌知名度与日俱增,先后取得“曹妃甸大米”和“胭脂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荣获“河北大米之乡”“中国河蟹之乡”“中国生态稻米之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殊荣。

稻香一甲子:曹妃甸大米的“前世今生”

徜徉于曹妃甸区十农场和新村的田埂间,风吹稻田,勾勒出一幅幅唯美画卷。村民贾祥烨今年承包了360亩稻田,全部是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现在正是水稻抽穗灌浆期,再有半个月,他的水稻就将收割,“只要把各种病害防治好,又是一个丰收年!”

目前,和新村土地种植面积4600亩,全部是一水的稻田。作为曹妃甸水稻种植的缩影,60多年来,这里几代人一直从事水稻种植。

曹妃甸种水稻的历史其实并不算久远。据文献记载,明朝初,山东移民才来此拓荒种五谷,始建屯社(迁民建屯,土民编社)。直到百年前,滨海数里依然是“斥卤不毛,如场之涤”,十数里外才见到“蛎墙草屋,村止数家,晒盐捕鱼,外无生业”。1941年,曹妃甸开始引滦河水种稻,1945年建立解放农场,1956年定名为“河北省国营柏各庄农场”,大力开发建设国营农场。此后三年间,先后动用40个县的18万民工,开始大规模垦荒和水利建设。1958年时,种稻面积已有10万余亩。1982年9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柏各庄农垦区改建唐海县。2012年7月11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唐海县,设立唐山市曹妃甸区。至此,“柏各庄大米”成为曹妃甸大米的前身。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曹妃甸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递增,呈现增产增收的良好态势。当年的盐碱滩,现如今已经成为“鱼米之乡”“渤海明珠”。

水稻成为富农增收“金粒粒”

据了解,曹妃甸大米具有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晶莹剔透等外形特征,煮熟后,米质油亮光泽、香甜松软,香润适口,口感、口味俱佳。曹妃甸水稻长得好,离不开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

曹妃甸地处滦河下游,渤海之滨。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曹妃甸的稻米种植主要集中于盐碱地上。滦河水发源于草原,流经燕山山脉矿藏富集区,富含大量有益矿物质,经天然磁化,无污染。此外,曹妃甸的稻米,恰生长于北纬39°07′43″~39°27′23″之间,是“地球优质粮食的黄金纬度”。更加利于稻米的生长。

颗粒饱满的曹妃甸大米。通讯员刘满仓摄

经过175天漫长的生长期,历经超过2600度的积温,昼夜温差十几度的灌浆,每一粒稻米都汲取了天地日月之精华。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造就了颗粒饱满、晶莹剔透、爽口怡人的曹妃甸大米。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绿色健康安全意识的提高,曹妃甸稻米的产量逐年提升,优质、抗病、高产的品种得到普及,成为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为市场提供的商品粮大米占河北省商品粮大米的1/3,占唐山商品粮大米的1/2。

“水稻产量大幅提高、群众过上好日子。”和新村党支部书记李伟介绍说,如今,村里种植水稻百亩以上的承包大户比比皆是,几乎家家都有农机具,一些种地大户还添置了插秧机、收割机等大型机械,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达95%以上。老百姓通过种植水稻发了家,村里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

稻蟹混养 多元融合发展

在曹妃甸区四农场和顺村,每到丰收季,便会吸引三五成群的游客在此钓稻田蟹。稻花飘香、稻蟹肥美,和乐融融。

曹妃甸区以“农业+旅游+文化”的乡村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模式,结合“以稻为笔、以田作画、以蟹养稻、稻蟹混养”的多元化经营之路,助力曹妃甸水稻产业的品质升级,扩大了曹妃甸稻米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3D稻田画。通讯员刘满仓摄

聚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韩建明介绍,稻田蟹和水稻利用各自的优势互补,不需要使用农药就可以提升大米的品质,因为稻蟹混养,生态养殖,曹妃甸稻田蟹更加健康环保,蟹膏满溢,味道独特,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每亩水稻给乡亲们带来收入约1200元,再加上虾蟹鱼,立体种养,每亩的总收入可达2500元。”

此外,在绿色水稻种植的基础上,该合作社又引入稻米精深加工产业,同时发展生态观光旅游,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如今,基地里建有游客接待处、农业观光长廊等,沿途设采摘园、垂钓园、稻田画,进一步扩大了曹妃甸大米的影响力,为曹妃甸大米的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

责任编辑:赵娜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