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县大力弘扬滦河文化 建设冀东文化名城现代中等城市

来源: 2014-09-23 09:34:56 责任编辑:丁璨

    打通文化经脉

    滦河文化与城市建设水乳交融

    能看到多远的历史,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按照“山水为形、城市为体、产业为骨、文化为魂”的发展思路,滦县全面推进“五区一河”的现代中等城市大格局,将滦河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巧妙融入城市建设之中,着力打造具有滦河文化特质和鲜明时代特征的冀东文化名城和现代中等城市。

    ——依托滦河文化生态资源,综合考虑“五区一河”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全面构建滦河文化特质城市。新城中心区重点发展科教文化、现代商务、新兴产业;古城旅游区着力发展生态、文化及相关配套产业,力争“十二五”末滦州古城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响嘡工贸区重点发展工业旅游文化,大力建设绿色、生态、环保的现代经济区;滦河新区加快建设具有滨水特色的城市旅游新区;高铁新区以津秦高铁滦河站建设为引擎,建设功能完善、产业聚集、绿色生态的新城区。“一河”大力发展滨水文化生态观光游、水上娱乐体验游等项目,突出生态休闲功能,大力建设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以“公益性、便利性、服务性”为要求,谋划建设滦河文博馆、皮影博物馆、城市规划馆、奥体中心等六大公共场馆,建成滦河母亲广场、人民广场、时代广场、滦河站站前广场4个城市广场,改造提升龙山中山公园、研山公园、滦州植物园和五子山公园等七大生态主题公园,有效提升了县城的内涵和品位。同时,进一步加大基层文化设施投入力度,全县14个镇(街道)均建立了综合文化站,506个行政村全部建有文化活动室,配备了活动器材、图书、电脑等配套设施。大力实施文学艺术、广播影视、图书报刊等文化传播普及工程,先后编辑出版了三套22卷《滦河文化系列丛书》,创办了《滦水之声》报纸、《滦河文化》杂志、《滦河诗刊》,全县形成了县、镇、村三级文化架构,营造了滦河文化宣传传播的立体网络。

    ——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建成以滦县经济开发区、河北滦县司家营经济开发区、物流产业聚集区等3家省级为核心的“六大产业园区”,培育发展了装备制造、精品钢材、新型建材、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和现代物流“六大主导产业”。如今,六大园区总面积达120平方公里,累计入驻企业447家,经济总量占全县的93%,促进了城市扩容升级。大力培育旅游产业,建成了滦州古城、青龙山景区2家4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历史性突破,填补了文化产业空白,助推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增强了城市发展内生动力。

    ——大力弘扬“秉公尽责、知难而进、只争朝夕、务实有为”的干部精神,全力打造“尽责为荣、失责为耻”的责任文化,将“明礼、兼融、创新、图强”新时代的滦县精神融化于滦县的人文脉络之中,使其成为滦河文化的传承与升华,成为滦县人骨髓、血液、基因中的品质,更加成为支撑这片土地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浩浩滦河,不仅养育着两岸儿女,也滋养出一脉独有的滦河文化。对滦河文化的热爱,滦县人与时俱增。这种热爱,深深地扎根于民间,这种热爱,有着极强的召唤力。

    “中国滦河文化节”,已经作为滦县的一个品牌,将这种热爱转换成无穷的正能量散播开来。她让滦县人更深切地体会到:滦河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无处不在,滦县的发展之路在经济与文化的互动中,传承与创新的探索中更为熠熠生辉。

    展开文化的翅膀,滦县为梦飞翔!

    (本版文字由滦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照片由摄影家协会提供)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