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新闻要闻

唐山工人有力量|“创新先锋”、国网唐山供电公司四级职员李征:二十余载始终奔跑在创新一线

2023-12-19 18:13:26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唐山工人有力量|“创新先锋”、国网唐山供电公司四级职员李征:

二十余载始终奔跑在创新一线

11月7日,在国网唐山供电公司“李征劳模创新工作室”,二次检修中心四级职员、二次运检一班副班长李征,正在和徒弟于勇测试变电站蓄电池带电检修辅助装置的固态开关的动态特性。

“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一款装置,可以在不更换变电站蓄电池组的情况下,直接更换故障蓄电池,不仅减少了停电损失,也将更换时间由原来的近8小时缩短至2小时,大大提高了电网运行可靠性。”提起科技创新,看上去有些内向的李征打开了话匣子。

11月7日,李征在操作实验区进行检测调试工作。刘鑫峰摄

从业22年,李征始终坚持岗位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渐成长为行业内的“创新先锋”,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河北省金牌工人等多项殊荣。

但在入职之初,李征坦言,自己也有过一段“菜鸟”经历。“虽然是科班出身,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我甚至连绝缘拉杆都不会用。”李征说,那时他就立志要练就过硬本领。

图为11月7日,李征(右)在介绍自己研发的机器人。刘鑫峰摄

利用休息时间,李征跟着检修组的师傅们跑现场,了解重要设备内部结构、运转原理、参数指标、安全状态等情况。不好意思打扰师傅干活,他就在小本子上把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回去对照书本仔细研究,熟练掌握,并积极创新。

“这是我第一个优化创新项目,变电站小车柜绝缘挡板操作把手,避免了工友们直接手持挡板安装时面对的触电风险。”李征笑着说,当这个工具被全公司推广使用时,他“成就感满满”。

自此,李征创新“阀门”被打开,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2013年,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

图为李征(左二)在工作室与同事一起测试变电站激光自动驱鸟装置。(资料图)通讯员李建洲摄

“要根据生产中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去创新。”李征说。

鸟类在电力设备架构上筑巢会威胁电网运行安全。为此,李征借鉴机场激光驱鸟的思路,实现了激光驱鸟技术首次在变电站实际应用,所研发的鸟类习性匹配系统属该领域首创,成果获全国电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和河北省优秀科技质量成果奖;

夏季阴雨天气,年限较长的变电站房屋防水老化容易发生雨水渗漏,可能导致设备损坏,进而引起停电事故。李征记在心里,与团队潜心钻研3年时间,成功研发了基于AI的变电站智能防汛监控系统,并在多座变电站推广应用,开创了变电站防汛智能运维领域的先河;

…………

图为11月7日,李征(左)与同事讨论AI变电站监控系统。刘鑫峰摄

多年来,凭借着刻苦钻研、敢于创新的劲头,李征累计获国家专利121项,参与编写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获省部(行业)级创新成果奖19项、省部(行业)级技术革新奖25项,创造经济效益9500多万元。

在自身不断进步和成长的同时,李征还积极开展导师带徒和技术帮扶,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军人,为电力行业技术创新、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作出自身贡献。截至目前,与他签过师徒合同的45名青年员工,全部成长为技术骨干和各级专家人才。

图为11月7日,李征劳模创新工作室场景。刘鑫峰摄

近几年,李征将目光投到创新和公益上来,倡导“党建+创新+公益”发展模式,打造全国首个以职工创新成果服务公益事业的公益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带队研发出智能温室大棚自动控制装置、智能菌类大棚环境监测系统和全天候果树、农作物驱鸟器等公益科技成果,先后在河北、山西等地应用,为建设美丽乡村作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永无止境。我将在创新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带动更多人参与创新创效,培养更多创新型技能人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李征说。

出 品|  唐山市总工会  

总策划|河北日报记者 郭 猛

统 筹|河北日报记者 李宝发

文 字|河北日报记者 师 源

责任编辑:张雨萌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