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新闻要闻

唐山市2023年10月份第四期“周文明标兵”来了

2023-10-23 16:58:19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河北新闻网10月23日讯(通讯员张文上 河北日报记者师源)今天,唐山市2023年10月份第四期“周文明标兵”名单发布。见义勇为、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郑梦茹无偿献血、夫妻相随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杨晓亮等获得殊荣。

自2022年7月起,唐山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文明标兵”评选发布活动,进一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擦亮“英雄城市、大爱唐山”品牌。其间,通过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创新评选机制,积极选树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等六类文明典型,以周、月、年度三个层级向社会发布,营造了人人学习“文明标兵”、人人崇尚“文明标兵”、人人争当“文明标兵”的浓厚氛围。本次发布的“周文明标兵”具体如下。

◎相关链接

唐山市2023年10月份第四期“周文明标兵”及其事迹

1.白衣天使郑梦茹:见义勇为 守护生命

郑梦茹

郑梦茹,唐山市工人医院超声医学科护士。2023年9月24日,她在休假外出昆明期间见义勇为,对一名突发重症患者进行了紧急救治。当时,正从昆明高铁站下车的郑梦茹发现一名刚刚走出车厢的旅客突然发病,通过专业急救处理使患者稳定住了病情,为成功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事后得知该旅客突发颅内出血。不仅如此,郑梦茹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医者仁心,为该旅客垫付医药费近2000元,并陪同其入住当地医院,精心护理了一整夜。事后,旅客的家人和朋友提起这件事来,仍忍不住感动落泪。郑梦茹见义勇为的义举在媒体上刊发后,受到了群众高度赞许:“特别感谢你,白衣天使,医者仁心。”

2.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杨晓亮:无偿献血 夫妻相随

杨晓亮(右)

杨晓亮,遵化市石门镇寒河庄村人。从事汽车维修工作的他从2003年开始无偿献血,20年来共献血36次累计达13600毫升,曾获“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5年,杨晓亮了解到血液病的治疗需要造血干细胞,便在心里种下了一颗捐“髓”的种子,并于当年8月留下自己的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2023年10月16日,杨晓亮在同为无偿献血志愿者的妻子刘伟超陪伴下,历经5小时,成功捐献394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成为中华骨髓库的第16184例,同时也是遵化市首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他为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与妻子一起共同演奏出了饱含爱与奉献的生命“协奏曲”。

3.媒体人王力:推介美丽家乡

王力

王力,唐山市曹妃甸区融媒体中心专题部制片人、主持人。工作中,她带领部门同事不分寒暑、不分昼夜奔赴在新闻第一线,用镜头精准捕捉家乡的角角落落、群众关心的大事小情。她注重地方特色与旅游文化的发展挖掘,每年参与策划和播出地方大型活动20余场次。她创意的专题节目“遇见曹妃甸”,涵盖了曹妃甸文旅、美食、节令以及区内重要会议、重点活动等方面。策划制作了微视频作品200余部,总浏览量超500万,点赞超30万,让外地人了解曹妃甸的多面与多样,成为宣传、推介曹妃甸的一扇对外交流的窗口。

4.好船长王明:果断弃网 勇救海上遇险者

王明

王明,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中商海港城小区居民。2023年10月13日15时,他正驾船在离岸30余海里处进行捕捞作业,突然天气乌云密布,平静的海面立刻波涛汹涌。正在起网收鱼时,王明突然发现远处有一艘快艇在飘摇,凭借22年海上作业经验,他判断这艘快艇可能已遇险,不知道船上有多少人需要救助。此时,面对价值近6万元新打捞的渔获,王明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命令船员停止作业、割断渔网。经过15分钟的艰难行驶,他们来到遇险船只旁边,发现小艇上共有4人,因天气突变,经验不足,且燃油不够,导致出现险情。王明和船员通力协作,经过10多分钟,将4名遇险人员转移到了自己的船上。他还让自家船上的厨师为4人做了热乎的饭菜,随后经过6个小时的航行,于深夜将4人及小艇顺利送回渔港。

5.基层卫生院长李爱林:为重点人群送健康

李爱林

李爱林,唐山市丰南区唐坊中心卫生院院长。他一直身处基层,在全区率先组建了36人的青年志愿者医疗服务队,重点服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障人士等弱势人群,深入开展“送健康上门”医疗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对象758人次,发放各类健康宣传手册13000余份。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带头关爱帮扶困难群众。高先甸村的一对夫妇,丈夫患有终末期肾病、视力残疾等多种疾病,每周都要到医院进行三次血液透析治疗,而且还要服用多种药物,多年受疾病困扰情绪很不稳定。李爱林多次上门谈心,从专业角度解释开导,送去血糖仪指导调试,使他们重新树立起生活信心,并和这对夫妇在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6.农民企业家焦淑丽:热心公益事业 勇担社会责任

焦淑丽

焦淑丽,唐山唐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她致富不忘乡亲,鼓励困难群众与公司合作开展订单种植,并邀请专家教授野菜种植技术。她还签订了高于市场价的农产品回收协议,以实际行动帮助困难群众致富。同村的街坊邻居遇到难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焦淑丽,而她也不遗余力地去帮助别人。每到重要节日,她都会慰问鸦鸿桥镇的低保户、五保户和抗战老兵等。2023年元宵节,焦淑丽还邀请了文艺爱好者前往玉田县光荣院开展爱心慰问活动,和老人们一起包饺子、煮元宵、唠家常,为百余位老人送去了节日的问候。谈到公益事业,她总说,虽然现在自己生活条件好了,但不能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孩子,有能力就要帮助他人。

7.园丁吴娟:弘扬文化 慈善助人

吴娟(左一)

吴娟,滦南县第一中学教师。工作18年来,她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连续2年担任滦南老年开放大学公益教师,为退休的老人免费授课,讲解《论语》等经典篇目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她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孩子们开办文言启蒙课程,连续4年担任青少年活动中心兼职教师。生活中,她热心帮助困难群众,和丈夫捐款20万元,发起成立“慈善助农,免费复明”慈善基金项目,为全县白内障农村患者接受治疗提供了经济支持。2023年,她和丈夫还自发组成东南街救援队,为受灾地区捐赠大米5000余公斤、方便面200箱、矿泉水200箱。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吴娟始终用善心从事志愿服务,奉献爱心、助人为乐、不求回报。

8.站务员马美娟:拾金不昧暖人心 平凡传递正能量

马美娟(右)

马美娟,唐山交发集团交运集团迁安运输分公司站务员。2023年9月15日5时,她在上班路上发现小区地上有一只金手镯,分量很重,保守估计价值2万元以上。马美娟意识到应该是本小区居民不慎遗落,失主一定很着急。于是,她迅速联系村委会,并转告给家人代为寻找。经过仔细核实,确定金镯子的失主后,第一时间通知其前来领取。失主何女士看到失而复得的物品,激动不已。她说,手镯是老伴儿留下的念想,意义非同寻常。随后,何女士对马美娟表达了感谢之情,并把锦旗送到马美娟所在公司,感谢单位培养这么好的员工,向社会传递和凝聚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9.网格员王连海:热心助人 敬老爱老

王连海

王连海,唐山市路南区惠民道街道第一社区第三网格员。退休后,他一直热心社区事务、助人为乐。他发现楼道灯泡不亮,自发对全小区进行了一次检修,更换灯泡30余个,解决了居民的出入安全。他热心奉献,5年如一日地照顾社区困难老人苏大爷。老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偶尔子女不在身边照顾时,他就主动到老人家中,帮着买菜做饭。苏大爷由于年迈,导致小脑萎缩,记忆力退化。一次苏大爷出门走失,王连海召集居民将老人找到。此后,每次遇到老人单独遛弯,他都上前搀扶,把老人护送回家才放心离去。一次苏大爷生病,正值家中无人照应,王连海带老人到医院做各项检查,照顾他的起居,无微不至,直至老人去世。他的行为感动着街坊邻里,敬老爱老的风尚在社区蔓延。

10.“红色讲解员”姚广友:执着坚守 义务传承

姚广友

姚广友,唐山市丰润区左家坞镇大旺庄革命英雄纪念馆义务讲解员。作为村里的一名老党员,姚广友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志愿参与革命英雄纪念馆的资料整理、前期布展和展馆建设工作。仅整理资料,他就用了4年时间。他还担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义务讲解员,义务讲解300余次。虽然是义务讲解员,但他精益求精,不断学习考证相关资料,丰富讲解内容,力求讲解效果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此外,他还主动做好传帮带,将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年轻一代。目前,已经77岁高龄的姚广友老人,仍然在红色义务讲解员的岗位上坚守着,让伟大抗战精神代代传承。

11.交通人马莹辉、董一兵、周阳: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左起依次为马莹辉、董一兵、周阳。

马莹辉、董一兵、周阳,迁西县交通运输局综合执法大队执法队员。2023年9月28日9时,他们三人日常巡视某路段,发现一辆小货车与一辆大货车相撞,小货车驾驶室严重变形,司机卡在里面动弹不得,面露痛苦之色。三人立刻上前查看情况,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及122报警电话。随即,三人便展开救援。由于驾驶室严重变形,现场没有破拆工具,他们只能徒手救人。手指被玻璃划伤,但他们全然不顾。经过几分钟救援,受伤司机被抬了出来,随后被赶来的救护车紧急送往医院。三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医院,妥善安排好后,他们才悄然返回到工作岗位。危难之际显身手,大义救护见真情,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助人为乐、救人于危难的传统美德。

12.社区文艺志愿者赵清彬:心系“一老一小”

赵清彬

赵清彬,迁安市永顺街道香巴拉社区文艺志愿者。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他充分利用自身特长,将志愿服务重点向“一老一小”群体延伸,通过教授文艺知识、排练文艺节目等方式,丰富社区老年群体和未成年人文化生活。为提高文艺爱好者艺术水平,赵清彬无论是在慰问演出的台前,还是在文艺培训的幕后,都不计得失,倾囊相授,志愿服务成效不断扩大,实现了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他应邀担任导演,指导上百次大型文艺晚会及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为描绘新时代、传播正能量,他为家乡创作了2首描绘群众幸福生活的音乐作品。此外,由他创作的童声合唱歌曲5次荣登央视少儿频道播出。

13.“刺绣女孩”田鹏媛:自力更生 点亮梦想

田鹏媛

田鹏媛,唐山市路北区韩城镇中门庄二村村民。她的右臂因医疗事故导致肢体三级残疾。完成学业后,她抱着“学习一技之长、自力更生”的想法,在路北区残联的推荐下,加入了“非遗”传承人社团,和其他学员一起学习香灰祈福绣球手工编织技艺。手工编织对于操作者的灵活度、熟练度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单手操作无疑加大了工作难度。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反复的实践中,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田鹏媛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做成了120多个精美的祈福绣球。她精湛的刺绣手艺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尽管没有健全的身体,但自强不息的品质和超乎常人的勤奋,依然让她在刺绣技艺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14.基层法官王胡一:群众满意 敬业担当

王胡一

王胡一,唐山市古冶区人民法院唐家庄法庭庭长。“无讼乡村(社区)建设工作”推行以来,她率先在负责的辖区村委会与社区设立法官工作站,并完成全部挂牌工作。在法官工作站,对待来访群众她总是热情提供法律咨询,真诚地排忧解难。特别是对一些不懂法的基层群众,她更是耐心地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道理;法庭同时开通了网上调解,为当事人节约了诉讼成本,赢得群众的称赞。2023年以来,她先后成功调解140起民事案件,14个当事人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对此,王胡一说:“在我心中,人民群众的利益重于一切”。

15.渔业协会会长高步江:助渔民致富

高步江

高步江,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镇渔业协会会长。他不仅是渔民创业的领路人,更是渔民致富的贴心人。他发起创办协会,组建20余个船队,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船长为队长,组成了海上安全生产编队,有效遏制了生产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渔船自救和互救能力。同时,他们较好地发挥编队在供需、产销等方面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渔船的作业效益。为了解决渔民面临的生产困难,他联系了河北省渔船互保协会,想方设法为困难渔民争取到支持贷款120万元。渔业协会还与3家医院续签了“服务一站式”协议,协会受伤的船员到院后,通过绿色通道,可不交定金直接手术治疗,几年来共救助受伤船员50余人。

16.好媳妇崔杰:双肩撑起一片天

崔杰

崔杰,唐山市丰润区石各庄镇小令公庄村村民。6年前,她的丈夫不幸去世,整个家庭陷入困境。崔杰很快从悲痛中走出来,用柔弱的双肩扛起家庭重担,一边孝顺公婆、母亲,一边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长大成人,努力替丈夫尽好孝道。她的母亲多年来患有各种疾病,行动不便,崔杰尽自己所能尽孝心、作表率。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她还到邻近的生态农场上班,工作上每天都是早来晚走,假期也尽职尽责,很少休息。崔杰坚强乐观的精神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两个孩子。大女儿考入大学后,利用假期,勤工俭学减轻家庭负担。小儿子正在上高中,虽然学业繁重,但每次回家都会为母亲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两个孩子成为崔杰最大的精神支柱,她们一起为这个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

17.村支书刘刚:服务村民 不计得失

刘刚

刘刚,乐亭县汀流河镇三义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事事想在先、做在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服务村民,促进全村发展。2023年8月,村里规划修路,刘刚第一个伐了自家老宅的树,清理了围墙。在他的带领下,家家户户自行清理。如今,村内道路规划整齐,多年不通车的老胡同都已打通,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三义庙村有着远近闻名的甜瓜自由市场,可每到收瓜的季节,道路拥堵成为村民关注的出行难点。为解决此事,刘刚组织村“两委”委员及志愿者每天清晨5时义务上岗疏导交通,畅通车辆,保障村民出行。他还曾替因交通事故住院的村民垫付了4000余元医药费。他时时处处都为村民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总是不计回报地帮助大家。

18.社区居民王焕银:热心助人 义务修理

王焕银

王焕银,唐山高新区庆北办事处迎新楼小区居民。退休后,他当起了义务修理工,平时谁家需要搭把手,他总是不辞辛苦,忙前忙后。在居住环境提升整治中,一户家中没有劳动力的老人找到王焕银,想让他帮忙拆除铁栅栏。他立即带着家里的电焊工具前去帮忙,并将拆除后的钢筋铁丝一根根码放整齐,收纳到老人家里。2023年6月,他作为志愿者参与小区提升,承担了整栋楼的楼道墙壁粉刷任务。每天天一亮,他就开工干活。头几天,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他也没有半句怨言。2023年9月,一处井盖周边地砖破损,他找来工具和水泥,细致认真地修补地面。多年来,邻居们遇上自行车坏了、下水道堵了、电路故障了,都会找到他。王焕银总是优先为别人服务,他的爱心一直在小区传递,温暖着邻里。

19.辛勤园丁杨秀玲:悉心辅导 关爱学生

杨秀玲

杨秀玲,玉田县杨家套镇中学教师。作为班主任,她真诚对待学生,在他们遇到困难、意志消沉时,耐心帮助,有效引导。班上有位同学原本成绩不错,加入羽毛球队训练后,学习时间减少,成绩有所下降,该同学学习信心降低。杨秀玲看出了他的迷茫,立刻对学生进行辅导,告诉他合理安排时间。她还利用休息时间给该生讲解功课,帮助他分析出错原因。最后,该名学生信心十足地走进中考考场,英语成绩还取得了班级最高分,并顺利考入了玉田一中,羽毛球比赛也获得了全县第一名。班上还有一位同学家境困难,杨秀玲了解情况后,在学生生病时买药,放假会给他准备零食,在学校还为他订了营养早餐奶。她对学生无时无刻的关心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体现在教育的各个环节,帮助同学更好地健康成长面对挑战。

20.好儿媳顾正伟:言传身教 和睦家庭

顾正伟

顾正伟,滦南县倴城镇汤官寨村村民。35年来,她一如既往、无微不至地照顾全家老小,是一位孝敬公婆、相夫教子、通情达理的好儿媳。2000年,公公被确诊为肺癌晚期。住院期间,她跑前跑后、悉心照料,同室的病人都以为她是老人的亲闺女。出院后,公公大小便失禁,为使其身体不受太多影响,她每天为公公换洗内衣,温水洗擦身体。2015年,婆婆脑血栓卧床不起,她每天喂水喂饭,定期洗澡、理发、剪指甲。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婆婆患病以来从没有生过大病。公婆患病期间,她更是一手为小叔操办了婚事。身教胜于言传,顾正伟每天像亲闺女一样侍奉公婆,晚辈们深深感动,孝老爱亲的和睦家风正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张雨萌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