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新闻文化·旅游

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丨顾翔普:用相机记录家乡的变迁和发展

2023-08-02 10:17:28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扫码阅读手机版

视频拍摄 记者 吕钊

“这张照片中的商场,是我们驻唐部队步兵589团三营指战员震后抢建的,我当时拍下了这张照片。”近日,记者来到80岁高龄的唐山晚报老读者顾翔普家中,他就是晚报5月23日刊发的“震后唐山新市区百货商场”老照片的拍摄者。这张照片中,在一面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下,一栋一层的建筑上写着“新市区百货商场”,下面写着标语:“地动山摇何所惧 泰山压顶不弯腰”“为人民服务”,前面是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几名市民骑着自行车从此经过。

顾翔普向记者讲述老照片的故事。记者 王欢 摄

大地震后第二天所在部队赶到唐山市区抢险救灾

虽是八旬老人,但顾翔普精神矍铄、身板硬朗。他高兴地说:“感谢报社与唐山抗震纪念馆联合举办这个活动。我原所在的部队,当时驻古冶区赵各庄营房。大地震后第二天,在营房严重受损、物资器材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奉命抽调多支分队赶到唐山市区抢险救灾。”

顾翔普所在的团负责新市区百货商场、煤炭医学院、工人医院以及建设路、华岩村一带的抢险救灾。新市区百货商场(现百货大楼的前身)被震毁,他们三营负责抢险救灾和复建。

三营指战员与百货商场员工共同奋战,震后第十天,就搭建起200平方米的售货亭。9月8日,在原址建起第一座简易商场。9月15日,商场全面恢复营业。

顾翔普自豪地说:“我非常喜欢这条标语——‘地动山摇何所惧 泰山压顶不弯腰’。如果不是在现场,对泰山压顶理解不会这么深。三营教导员遇难了,营长砸伤了,副营长张宪德冲到一线,组织、指挥部队自救、抢救驻地群众。”

顾翔普拍摄的“震后唐山新市区百货商场”老照片。记者 王欢 翻拍

张宪德带着部队奔赴唐山,三过家门而不入,他老家是古冶区王辇庄镇杨家套村的。地震后第二天,他嫂子抱着孩子来到赵各庄营房,告诉他老家有3位亲人遇难、母亲重伤,要他回去一趟。他强忍住悲痛说:“灾情这么严重,有伤亡的不止咱一家,我们还要去市里救人,离不开呀。”他安慰并送走了嫂子,毅然带着部队赶赴唐山市区。他的妹妹就住在百货商场旁边的菜市场,也遇难了,一位商场员工劝他去看看。他说:“如果砸伤了会有人救她,如果遇难了也有人掩埋,现在去不是时候。”

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顾翔普在参加座谈会、撰写回忆录时,不止一次落泪。当年参加抗震救灾的干部战士,身在百货商场抢险,执行纪律,秋毫无犯。战士们用牙缸当饭碗,用粗铁丝做成筷子和叉子在露天吃饭。他们夜宿马路边,对商场工作人员送来的毛毯、大衣及时送还;老百姓送来的慰问品也如数退还;战士捡到手表、存折如数上交。副营长张宪德荣立二等功,参加了北京的“双先”代表会议,589团荣立集体二等功。

一位战士1976年7月28日探亲返回湖北黄陂老家,从村里的大喇叭听到唐山地震的消息,说服母亲和亲人,没来得及与亲友给介绍的对象见面,毅然踏上归队之路。当时,来唐山的火车票已停售。他坐火车赶到北京,又搭车到天津,从天津步行100多公里赶回唐山。

一连在救灾时发现许多家庭的炊具、自行车被砸坏,8月12日决定选派战士成立修理组、理发组,并安装锅炉设立饮水站。有位市民送来部件断裂的自行车,修理组没有电焊设备,一位战士扛着自行车到钢厂给焊好了。他们用真情和汗水温暖了受灾群众的心。

退休后成了摄影“发烧友”

顾翔普,1961年8月从开滦机厂参军入伍,曾任排长、宣传干事、团政委等职,1986年转业至市总工会,2003年退休,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茶余饭后,顾翔普去公园里散散步,拍拍花,享受慢生活。 记者 王欢 摄

他在部队当宣传干事时开始接触摄影,退休后成了摄影“发烧友”。他致力于用相机记录家乡的变迁和发展,为普通劳动者留影存照。2013年,他编印了《曾经的岁月——顾翔普纪实摄影图片选》,今年又辑印了《图说家乡长城》画册。

用相机记录家乡变迁,在他的相册中,有鼓与呼,有对家乡父老的赞颂。说起家乡,他如数家珍:“咱们唐山可了不起,有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有穷棒子精神、当代新愚公精神,还有我们的抗震精神,这些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需要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虽然已经退休了,顾翔普仍然在记录家乡的变化,记录身边的人和事,为历史存照。大南湖的开发,自2008年3月开工后,他一直跟踪记录。他用镜头始终关注着环城水系、陡河带状公园的建设,城市的拆迁改造,主干道的建设、改造与拓宽……

顾翔普在公园里浇花,享受晚年生活。记者 王欢 摄

“当年的大南湖杂草丛生,蚊子苍蝇能撞脸上,现在成了旅游的好去处。”原来的采煤沉降地,变成了现在的大美南湖,他认为非常有意义。

他拍的照片在唐山抗震纪念馆、南湖城市规划展览馆等处都有展出。大南湖变迁的照片,世园会举办时多次采用,还入选路南区政协编辑出版的《南湖记忆》。

“我经常教育自己的子女,决不能忘本。”他经常对孩子们提起,唐山是一座具有优良传统的城市,既有工业摇篮的美誉,又有值得自豪的精神。

作为一名地震的幸存者和参加抗震救灾的老战士,战友们排除万难、忘我抢险的身影始终铭刻在他的记忆里。他坚信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历经磨难的唐山人一定会把家乡建设得更繁荣、更美好。(记者 杨文进)

责任编辑:苏琳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