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新闻数字报

曹妃甸区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

2022-12-22 11:25: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曹妃甸区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

精准供给,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应用场景

每个场镇(街道)和村队(社区)都建有综合文化站或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向居民开放;文化馆、图书馆分别建有17家分馆,配备流动服务车;每年近百场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在百姓“家门口”举办……在唐山市曹妃甸区,不断健全的公共文化阵地和越来越丰富的公共文化活动,让当地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与生活幸福感持续提升。

在曹妃甸区城市书房,一名读者正在翻阅图书。河北日报通讯员李富强摄

去年,唐山市获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作为该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曹妃甸区抢抓机遇,出台《唐山市曹妃甸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5年)》,进一步巩固提升创建成果。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精神,曹妃甸区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创新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持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应用场景,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

城乡一体布局,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文化站是否上等级、等级高低是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更是居民享受更多文化红利的基本保障。”在日前举行的曹妃甸区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动员培训会上,曹妃甸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凤双说。

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是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让服务布局更加均衡,曹妃甸通过提升城乡公共文化设施质量、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机制等方式,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

曹妃甸区图书馆和曹妃甸区文化馆是曹妃甸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该区加强优化“两馆”设施环境和功能布局,加快建成美观舒适、配套齐全、运营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其中,通过新建临港商务区馆、城西馆和新城馆,让该区图书馆总面积突破6500平方米,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基本实现图书馆第七次评估定级“保二争一”的目标;文化馆在全省范围内创新打造数字文化馆和大剧院,总面积突破5318平方米,在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中,获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一级馆荣誉。

以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为目标,曹妃甸区加快建设场镇(街道)和村队(社区)级文化设施,目前已经形成以区、场镇(街道)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骨干,以村队基层文化设施为重点,以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为补充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并全部实现免费开放。

在全区15个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26个村队(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0%达标基础上,曹妃甸区还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质量提升和示范点评选,5个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30个村队(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到示范点标准,7个村队(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入选2021-2022年度唐山市“百强”示范点。

为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机制,曹妃甸区完成区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17家图书分馆实现全区范围内图书馆藏书通借通还,17家文化分馆实现总分馆实时辅导培训。同时,“两馆”还配备了流动图书车和流动舞台车,积极开展流动服务,把慰问演出、文艺辅导、展览讲座等文化活动送到百姓身边。

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仅提升了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更有利于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曹妃甸区充分发挥三级公共文化设施优势,强化文明实践功能,推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融合发展,并挖掘盘活乡村文化资源,推动民间文化艺术繁荣,柳赞镇(民俗—妈祖文化)入选2021-2023年度“河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与此同时,引导支持乡村自办文化节,推动国际河豚节、稻花节、桃萄文化旅游节、荷花节、梨花节等农村节庆活动成为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文化名片。创新推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有旅游资源的乡村拓展文化服务中心服务功能,依托当地历史文脉和特色文化风貌建设文旅综合服务中心,十里海河豚小镇、九农场李家房子村文旅综合服务中心先后入选唐山市第一批和第二批乡村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建设试点,为乡村振兴、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曹妃甸区利用流动舞台车积极开展服务,把慰问演出活动送到百姓身边。曹妃甸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精准对接需求,让惠民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连日来,位于曹妃甸新城的揽月湾旅游景区一派繁忙,工人们加班加点为即将到来的首届冰雪文化节做着准备。

据了解,曹妃甸揽月湾首届冰雪文化节将于12月31日在该景区西区举办,旨在全面弘扬冬奥精神、丰富冰雪体验、传播冰雪文化。届时,游客将可体验10万平方米冰雪艺术游览区、2万平方米戏雪乐园及冰雪节系列活动。

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基础上,曹妃甸区创新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特别是充分利用文化馆、图书馆、场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资源优势,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城乡之间共建共享和文化繁荣。

结合世界读书日以及春节等传统文化节日,广泛开展线上有奖答题、线上主题知识竞答等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并适应公众阅读习惯和媒介传播方式变化,利用“互联网+”开启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在微信公众号开设绘本故事会等专栏,定期推送优质读物。

将全民艺术普及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以“艺术赋能美好生活”为主题,依托区文化馆(站)、图书馆等文化阵地,开展艺术普及公益行动,并整合优质文化资源,把“七进”惠民演出、送戏曲下乡等演出活动搬上云端,让群众共享文化成果,奋力推进文化惠民、文化乐民的创新实践。

结合“五一”、国庆等重要节日以及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依托网络直播、录播、线下演出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同时,15个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126个村队(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纷纷建有广场舞队、秧歌队等稳定的群众文艺团体,在重要传统节日和农闲期间,充分利用文化阵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辅导培训及文体活动。

在积极实施文化惠民项目的同时,曹妃甸区还组织区直相关部门,对文化设施、人才、讲座、服务、节目等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了区级公共文化资源目录库,精准实施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配送项目。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等群体推出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保障了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同时,建立公众文化需求的征询反馈制度,依据公共文化资源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

拓展应用场景,打造智慧化社会化服务新模式

走进曹妃甸区图书馆,高科技双屏电子书借阅机、瀑布流电子书借阅机系统等十余项互动体验项目,以及数字资源体验区,令人眼前一亮。

据介绍,为创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曹妃甸区强化对区图书馆和文化馆进行智慧化建设,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应用场景。其中,曹妃甸区文化馆打造数字文化体验馆,融入Kinect体感互动、全息3D、红外线感应等技术手段,建设了书法、舞蹈、非遗互动、戏曲等体验区,将传统的看和赏升级为互动性、趣味性更强的文化体验。

为不断丰富数字资源总量,曹妃甸区创新数字资源样态,图书馆购买了智享和闻博两个数字资源库,数字资源总量达到6.4TB,读者可以在图书馆网站免费阅读;文化馆整合文化大讲堂、文化百科、有声读物、教育考试等海量文化艺术资源,通过数字化手段健全完善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库。同时,“两馆”均启用了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为群众提供数字服务。2022年上半年,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发布数字资源总量达到33.9TB,《曹妃甸区数字文化馆:以数字科技提升文化传播与服务水平》入选2022年河北省智慧文旅创新案例。

与此同时,曹妃甸区还加强信息技术在“两馆”运营服务中的应用,安装最新的智慧数据统计系统,实时统计场馆和活动信息,以数据可视化的方式集中表现活动预约、场地信息等内容,做到馆内信息、电子资源信息、流量信息共享,为到馆群众和工作人员提供精准服务。此外,通过“公共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为全区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队(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统一安装了WiFi,17家文化馆、图书馆分馆与总馆实现互联互通,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需智慧化,更需社会化。曹妃甸区创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不断探索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着眼于开放文化市场,激发社会活力,利用多种方式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活动项目打造、服务资源配送,进一步丰富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其中,创新“共建+委托运营”模式实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3座城市书房、1家文化驿站、1家非遗会客厅即将建成开放服务;按照“政府搭台、惠民惠企”的原则,向群众免费发放文化旅游惠民券,19家优质文旅企业向持券群众提供免费或低于原价50%的文旅产品或服务,受益群众累计超过3万人次,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激发文旅消费潜力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责任编辑:韩琳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