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新闻原创

人间正道是沧桑——写在唐山解放74周年之际

2022-12-15 08:27:04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这里是人的海,这里是热情的浪,街头、屋顶、树梢,拥挤着的,吆喝着的,是狂欢的群众,是心弦的交融……入夜,巨大的红星高照,全市灯火辉煌……”1949年1月1日,唐山全市十万人民欢庆三天,只为纪念一个历史性时刻——

1948年12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家乡,唐山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中国共产党万岁!”“我们的好日子来了!”欢呼声响彻大地。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74年前,随着旧政权轰然倒地,唐山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74年,风雨兼程;74年,换了人间!

(一)

冬日,南湖之畔的唐山市档案馆格外宁静,和煦的阳光透过落地玻璃窗投洒在泛黄的老档案上。城市的历史基因如宝镜照见历史,亦如密码揭示未来。

74年前,同样寒冬时节,但在不少唐山人的记忆中并不觉得冷,因为他们已经预感到春天即将破冰而至。

档案记载,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面反攻的行动势如破竹,驻守在唐山的国民党军队深感大势已去。12月12日晚,广播电台庄严的宣告声响彻唐山:“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占领唐山,唐山解放了!”

在风云激荡的历史大潮中,这声音穿云破雾。

如今已经95岁高龄的唐山市政协原主席李汉,就是亲历者之一。当时很多老百姓在听到广播还不知所措时,身为新闻工作者的他就和同事通过《新唐山日报》(今《唐山劳动日报》前身)把党的好政策第一时间告知读者,引得市民争相传阅。由于唐山是和平解放,加上准备充分、宣传到位,仅几天时间,城市就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李汉记得,为庆祝解放,唐山市区街道上到处悬挂“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标语,游行队伍的欢呼声如潮水。

是什么,让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因为,共产党人用生命捍卫理想——

李大钊的曾孙李雄飞说,曾祖父的字原本是长辈起的“寿昌”,但是他觉得“寿昌”只是自己吉祥,便给自己起了“守常”,取义持之以恒、坚持理想。置生死于度外,先烈用鲜血浇灌“红花的种子”。

因为,共产党人把权力交给人民——

唐山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展选举,不少群众热泪盈眶。因为过去选出的都是有权有势的人,这回苦力工人也能被选为代表,说句话了,真是一辈子也想不到的事情!

……

往事并不如烟。唐山解放的74年,是开启新生、走向光明和胜利的74年,也揭示着背后的逻辑:一个政党唯有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方能从历史走向未来。

74载悠悠岁月,大道如虹,初心如磐。

(二)

在中车唐山公司列车调试产线,轨道交通人精心打造着一辆辆列车: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时速350公里高速货运动车组、葡萄牙波尔图地铁……面向世界,他们递上来自唐山的“中国名片”。

73年前,唐山铁路工人也特意赶制了一辆崭新的“名片”——“新唐山”一号机车。1949年1月1日,随着“新唐山”号汽笛声长鸣,沿途各站的人民共同欢庆唐山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一个新年。

然而解放之初,也并非到处欢乐祥和。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张振岭介绍,由于之前战火连年,当时工业萎缩,市场萧条,民生凋敝。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接手百废待兴的“烂摊子”后,唐山各级党政组织提出全力恢复与发展生产,调动全市人民的积极性。

“共产党给大众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他们能救人于水火之中。”张振岭回忆说。

民心所向,胜之所往;民心所往,大道可成。

于是,有了“三条驴腿闹革命”的“穷棒子”精神,有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当代愚公”精神,有了开滦集团“特别能战斗”精神……这些精神不仅铸就了新中国建设初期自力更生的典范,更成为唐山人民同家国一体、荣辱与共的实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在城市发展蒸蒸日上之时,1976年7月28日又遭遇了地震之灾。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英雄的唐山人民从毁灭中重生,创造了人间奇迹;又在重生中崛起,见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百折不挠勇向前。一串串数字折射出沧桑巨变——

1988年,唐山跨入地区生产总值超百亿元城市之列;

200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如今,城市正在踔厉奋发迈向“万亿俱乐部”;

……

“难以想象,在1949年解放之初,唐山农民人均年收入还不足30元。”张振岭对比道,“无愧敢教日月换新天!”

从解放之初的百废待兴,到成长为河北省的经济龙头,再到2035年高质量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的宏伟蓝图,“唐山市是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一个缩影。”张振岭感慨。

(三)

1948年9月,唐山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撤出前曾计划炸毁工业造血的“命脉”——开滦煤矿,工人们发誓“矿在命在,坚持与矿共存亡”。

74年后,站在那片人民用生命守卫过的土地上,对家乡感情深厚的唐山市历史学会名誉会长曾文友不禁感叹,“变化天翻地覆!”如今,唐山南湖·开滦旅游景区在灯光的映照下,湖光山色,亦真亦幻。

从工业遗迹到生态美景,南湖只是唐山由资源工矿型向创新生态型华丽转身的样本之一。

唐山,因煤而建,因钢而兴,得益于资源禀赋,在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是作为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高速发展后的问题,并不比不发展时少。

回答新问题,是把握历史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0年和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唐山,作出了“三个努力建成”和“三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为英雄城市再创辉煌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理念一变天地宽!

唐山牢记嘱托,勇毅前行,吹响了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唐山市提出打造更多更好的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的唐山篇章,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在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当排头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唐山力量。

从燕山脚下,到渤海之滨,唐山人民按照“12345”总体工作布局,壮行未来,勇立潮头。

——聚力建设“新工业”。

伴着涛声阵阵,河钢浦项汽车板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将为新能源汽车、高端品牌汽车提供低碳、高强、轻量化的绿色材料。这只是唐山工业蓄力转型、破茧化蝶的一个缩影。为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唐山市革故鼎新,加速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上重塑产业生态。

——聚力打造“大港口”。

海天一色间,40万吨级巨轮破浪前行,扬帆远航。依托货物吞吐量稳居世界沿海港口第二位的唐山港,唐山取得沿海开放“全牌照”,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势,持续释放着开放竞进的新动能,加快建设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桥头堡。

——聚力发展“高科技”。

在高新区内全国第一个以机器人命名的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机器人在抢险救援中机智灵活地上天、入地,代替人工。以创新要素涌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创新型唐山建设新征程全面开启。

……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曾于沧桑中荆斩棘的唐山,正在一条顺应历史进步和人民期盼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更多更好的中国式现代化唐山场景正在徐徐铺开! (张晓悦)

责任编辑:张晓悦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