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新闻区县新闻

唐山市丰南区:​小账本记录大变迁

2022-01-06 17:46:54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扫码阅读手机版

2021年12月31日,丰南区南孙庄乡赵新庄村。

朱少堂用略微颤抖的右手在白底绿格的纸上写下了一串一串的数字和一组一组的文字。对于他来说,做完了这件事,一年才算过去了。

朱少堂记录的是家庭生活收支账。这件事情,他已经做了整整30年。

1948年出生的朱少堂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幸运儿,因为出生以后唐山就解放了。作为国家的主人,父辈们经常教育他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因为祖上几代都是“睁眼瞎”,所以他上学很认真,学习成绩一直是优等。1966年,他离开了学校,回到了生产队劳动,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知识青年。也是这个原因,他被生产队选做了会计。父亲对他一再嘱咐“哪一笔账都要清清楚楚,要经得住查”,还告诉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话朱少堂都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在生产队做会计的那些年里,朱少堂的账目没有发生过一次错误,不仅博得了村里人的信任,也为他以后做其他财务工作打下了基础。

时光很快就到了20世纪90年代,朱少堂发现,生活已经不知不觉地富裕起来。他拢了拢自己零散的记账发现,1991年,全家仅鱼肉菜的支出就达700元,这可是一笔大支出啊!从此,他就开始系统地进行家庭收支记录。因为当了多年会计的他知道,只有通过系统的账目,才能作出精准的比较。家庭生活虽然没有人监督,但是也需要对未来的日子从长计议,因为他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勤俭持家。

民以食为天。1992年,全家包括鱼肉菜、烟酒糖果、食油、粮食在内的所有开支是1432元,而到了1999年,全家仅鱼肉菜的单项支出就达到了1339元。“不记不知道,一记吓一跳”。从账本里,朱少堂体会到了生活的变化,心里很满足,同时也看到了节约的空间。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朱少堂一家的收入越来越多,1991年,全家五口人上交给国家提留款186元。到2007年,自己种地还获得了国家补贴427.88元,“从交钱到得钱,我们赶上好时候了!”朱少堂由衷地说。自2018年起,朱少堂一家每年获得的惠民收入都超过了万元,2019年获得了20518元,日均56.21元。

朱少堂的房子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了,但是屋内整洁明亮,没有一丝老旧的痕迹,墙上还挂着两台空调机。朱少堂介绍说,房子是2019年装修的,因为自己的大儿子是唐氏综合症患者,被评定为一等残疾,享受国家给残障人员维修危房的专项补贴政策,这项补贴有1万元钱,自己只花了742元,就完成了三间平房的全部内装修。家里有两台空调机,其中一台用电,是自己前几年购置的;另外一台是农村实施“双代”工程以后配置的,用天然气带动。想想20年前为二儿子修缮房屋导致入不敷出的情景,朱少堂老人显得有些激动,“啥也别说了,这政策是一年比一年好!”

通过记账,朱少堂还发现了饮食结构不合理的现象,2013年,全家光是食用油的开支就是1761元,合计重量是195.7斤。“不能这么吃油了,一家三口一天不能超过一两半。”朱少堂天天嘱咐老伴。老伴也有不满:过去一大家子一年吃一斤半油,现在又不是吃不起,为什么不让吃呢?“人家专家建议,每人每天不超过25克,这是对健康有好处。”朱少堂理由充足。为了提高健康水平,2014年,朱少堂把烟也戒了,吸烟开支的那一项从账本上消失了。

翻着账本发现,随着朱少堂年龄的增大,家庭的收支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过去他每年要给儿子和闺女付学杂费,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等开销。现在支出变成了收入,子女们除了随时给他和老伴购买生活所需的用品之外,还让他们定时有现金入账。子女的这份孝心朱少堂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同时也记录在了账本里。

“今年的收支又是盈余!”拢完了一年的账目,屋里已经灯火通明,望了望已经暮色苍茫的院子,“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了!”朱少堂对自己说。(白桂云)

责任编辑:李瑾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