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新闻要闻

​迁安市推进健康中国·迁安行动落地见效

2021-09-14 16:34:01 来源:迁安融媒

扫码阅读手机版

近年来,迁安市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突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层面,全面推进健康中国·迁安行动,加快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全周期防控重大疾病,不断提高全市居民健康水平。

突出预防为主,开展全方位健康干预。多渠道推进健康科普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营造党委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协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健康迁安建设浓厚氛围。组织全民营养周、“5·20”全国学生营养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广泛普及心肺复苏等应急救护知识。大力推广良好卫生习惯,“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深入人心。全面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全市无烟党政机关建设实现全覆盖。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教育、治疗和危机干预,疫情期间向公众提供全时段心理支持和疏导,助力复工、复产、复学。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圆满举办两届冰雪运动会,参与人次达到60余万。实施健康“细胞”工程。先后建成健康促进机关24个、健康促进医院18个、健康促进学校86所、健康促进企业3家、健康村(居)107个、健康家庭100个,实现工作生活健康环境全覆盖。大力发展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投资1亿元打造集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教育、跟踪干预于一体健康管理中心,年可满足20万人次体检和健康管理需求,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一站式”更全面、更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强力推动全域卫生城镇创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三重四创五优化”工作部署,连续四次高标准通过国家卫生城复审。全市建成省级卫生镇4个,唐山市级卫生镇5个,省级健康村试点2个,省级卫生村60个,唐山市级卫生村122个。

突出重点人群,构筑全生命周期健康屏障。婴幼儿照护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积极倡导母乳喂养,大力实施“两癌”筛查、儿童营养改善等项目,2019年以来迁安市婴儿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构筑“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家庭为主、托育补充,安全健康、科学规范”的服务供给体系。通过创优服务环境、支持服务保障、培树试点示范等手段,婴幼儿照护多元化模式逐渐形成,托育服务实现了全覆盖,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学各环节。落实《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全市中小学体育课、健康课开课率均达100%。制定《2021年迁安市儿童青少年近视检测与干预方案》,通过视力健康宣教和专家进学校指导,持续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并在上一年度近视率的基础上下降幅度不低于0.5%。构筑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在内的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全市医养结合机构9家,基本实现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均开设了老年病科,18家乡镇卫生院增加了养老服务、培训等功能,构建了全新的医养结合模式。投资15亿元的协和源颐养中心加快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一所辐射京、津、唐等地的高标准养老基地。第二福利院与杨店子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合作共建的杨店子区域医疗服务中心颐养分院,探索出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综合照护问题的新路径。

突出防治结合,有效防控重大疾病。推进疾病早筛早防早治。积极推动疾控机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协同机制,加强预防癌症宣传教育,实施慢性病、心血管病、脑卒中高危人群和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全面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40岁及以上人群体检检测肺功能制度。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被认证为国家级胸痛中心,急性胸痛患者的综合救治能力达到了国家级标准和水平。艾滋病继续保持低流行态势,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克山病全部达到消除标准,饮水型氟中毒病全部达到控制标准。地方病全部达到消除和控制标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95%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报告及时率和处置率均达100%”。开展专项治理。通过职业病危害普查、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尘毒危害专项治理,接尘工龄不足5年劳动者新发尘肺占比下降。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了肺功能仪。全市八大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全部开展慢阻肺监测工作,机构覆盖率达到100%;目前已完成40岁及以上人群肺功能检测筛查2000多人,对筛查出来的287名慢阻肺患者,全部录入国家慢阻肺监测系统,报告率达到100%。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优势。两大医疗集团搭建了远程会诊、影像、心电、消毒供应、病理、检验等资源共享中心,推进远程会诊、上下转诊,构建了乡级检查、县级诊断、线上线下互动的集团诊疗新模式,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更优质。健康档案管理、慢性病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落实,家庭医生签约稳步推进,累计完成签约34万人,总人群签约率达43%,其中重点人群签约22万人,各类重点人群签约率均在80%以上,走在全唐山市前列。(通讯员左月梅)

责任编辑:李瑾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