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新闻>>要闻>>

河北滦州市榛子镇:古镇面貌展新颜 社会治理谱新篇

2020-08-07 14:54:53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今年以来,滦州市榛子镇以党建引领,抓基层、打基础,破难题、解民忧,推动基层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打开了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昔日古镇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党建”支撑,蓄积基层社会治理能量

抓支部书记,锤炼“领头羊”队伍。这镇创新开展了“书记有威望、班子有力量、党员有活力、群众能信赖”的“三有一能”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实施“清思想、清作风、清队伍、清卫生”的“四清”工作法,把农村环境整治等硬性工作作为村支部书记、村干部的试金石,通过“示范带动一批、教育提升一批、后备培养一批”的方式,一支有能力、有威信、有方法,素质过硬、眼界开拓、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队伍脱颖而出。

抓班子建设,打造团结战斗班底。制定党支部质量提升考评细则,把全镇61个村,分类定档,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健全完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不定期检查村干部坐班情况,落实村级重大决策“四议一行两监督”运行机制,确保村权阳光运行,确保党支部健康发展、群众信赖依赖。

抓党员管理,夯实执政根基。创新农村党员管理新模式,对每位党员进行量化考评,划档分级、积分管理,并将考评结果与评优评先、民主评议、处置不合格党员相结合,评出先锋党员、合格党员、警示党员3个等次,让党员成为推动基层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同时,把好党员发展关,消除多年不发展党员的白点村,每个村按党员总数20%比例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为全镇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抓村“两室”建设,建强基层阵地。对全镇61个村的村级“两室”统一分类,基础好、标准高的村两室高标准打造,努力形成示范亮点;基础一般的村补短板、找差距,提档升级;基础差的村异地重建或进行原地翻建,达标整治。目前,全镇61个村“两室”已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着力打造最具人气村级政务服务中心。

“平台”支撑,搭建基层社会治理载体

创新推出“广播、视频、监控、微信”四大系统,建立设施联通、信息互通、工作联动的高效率工作机制,形成了工作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是让广播系统成为农村政策信息舆论宣传的“传声筒”。建立由镇主控室控制全镇61个村230个大喇叭播放终端的智能无线广播系统,乡村大喇叭升级“变身”,全镇信息发布实现同频共振,合拍共鸣,5分钟内信息传达至全镇 61个村5.7万人,有效避免个别村落实传达不到位的情况。二是让视频系统成为远程实时办公的“显示屏”。利用互联网视频系统,设置镇级视频会议中心、村视频会议室,以主、分会场的方式组织召开各种会议,及时传达、安排部署各项工作,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参会人员限制、会议室场地有限和偏远村开会难等问题。同时,通过视频连线指导全镇民主议政日、党员活动日、村民代表会、发展党员等各项工作,随时掌握现场工作动态,及时准确做好监督检查,为工作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快速落地落实。三是让监控系统成为监督基层工作的“望远镜”。在全镇机关、银行、学校、市场及所有村主要区域和镇域主要路段、路口、点位统一安装监控系统,做到“全覆盖、无死角”,真正实现一键报警、信息值守、禁区抓拍等功能,为维护社会治安、提高群众安全感提供了硬件支撑,成为维稳处突的“瞭望哨”、平安古镇的“巡逻员”和惩戒盗采的“天眼工程 ”。四是让微信系统成为推进工作开展的“助推器”。建立镇级、村级微信群,有效传递工作信息,分享工作经验,及时获取群众需求,牢牢把握群众思想动态“最后一公里”的主动权。为了加强村级管理,以便本村在外务工、置业人员及时了解、支持、参与家乡建设,由村干部、包村干部负责成立村庄微信群,每家指定至少1名代表进群,遵守群规,参与互动。利用微信群开展村级各项工作,进行村民管理,积极做好正面引导和负面纠偏,倡导良好的村风、凝聚民心,成为基层工作的一大网络工作平台。真正实现了安排部署工作、发布通知及时高效、了解反馈传达和掌握工作进度直观、便捷。密切干群关系,弘扬正能量。

“强基”支撑,夯实基层社会治理保障

榛子镇立足本镇实际,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作为推进2020年榛子镇“最美古镇创建年”的重要内容,加快补充农村基础设施的硬件短板,推进村级两室建设、修建古镇一环二环线、镇级公园等基础硬件设施提档升级,极大地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荣誉感。着力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最美古镇。

以特色小城镇建设为着力点,提升内涵品质。建设“公共中心”,利用津秦客专与京沈高速交口拆除违章建筑清理的15亩闲置土地,谋划建设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初心广场”;利用镇区南侧高铁、高速与华文驾校50亩场地,打造供群众休闲、散步广场,建设古镇人民公园;依托占地200亩的高铁制梁厂及高铁两侧的标准绿化带,林区内建设休闲步道、休闲凉亭,打造古镇森林公园。在龙湾新城内建占地500亩,以绿色生态为主题,集观光、休闲、游玩为一体的龙湾河生态公园,提升城镇品位和功能,既服务新镇区居民又服务古镇区及周边群众。完善“基础配套”,大力推进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40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投资2700万元新建污水处理站5个,有效治理镇域内生活污水,惠及人口近3万人。放大“古迹符号”,结合“清水润城”工程,对龙湾河响水桥段进行河道清淤、水面治理,修复响水桥古迹,修建护坡、筑坝,打造响水桥古迹公园,让古镇地标性建筑找回历史神韵。同时,在响水桥南侧,利用朱官营村百米护墙,打造古镇历史文化长廊,记载、叙述古镇历史渊源、人文典故。展示“文化底蕴”,融入古镇符号,建设集古镇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古镇历史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中心,彰显古镇魅力,弘扬古镇文化,成为古镇文化标志和群众文化中心。

以路网建设为切入点,打造最美古镇创建的硬环境。优化镇区及各村的路网建设,对镇主辖区及各村的路网建设进行整体的优化提升,围绕打造“五横五纵”的高效便捷交通网路,提高路网质量,进行城市化交通管理,方便群众出行。打造古镇精品路线。打造古镇一环二环线:成为一条贯穿全镇“一轴四区”、提升古镇整体形象、缓解镇区交通压力、方便群众出行、串联党建示范区、亮点村庄、重要节点的精品路线。依托京哈铁路南侧和津秦客专高铁两侧现有路面和廊道绿化带,进行整体规划改造提升,打通古镇二环交通大动脉,提升了古镇整体形象、缓解了镇区交通压力,彻底解决镇区交通拥堵问题。打造示范廊道,对镇区内102、迁曹线整体改造提升,以打通“断头路”、修缮连接主干道为重点,下大力度治理镇区路段脏、乱、差,实现镇辖区内路网周边环境的整体优化,打造古镇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发力点,着力推进“最美古镇创建年”建设。在2019年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提高标准和档次,坚持分类施策,以点带面,连面成片,推动“村边、路边、沟边、田边”整治全覆盖。今年以来,全镇出动铲车、挖沟机等机器设备1980台,拆除户外私搭乱建等违章建筑123处,广场铺设压力砖5万平方米,路面硬化、拓宽5.6万平方米,清理纳污坑塘31个,清运生活垃圾1800吨。

“经济”支撑,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动力

探索实行“村集体+”模式,立足实际、因村施策,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目前,全镇村集体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村30个、10万元的以上村22个、30万元以上的村12个,100万元以上的村3个,有效的解决了村集体“无钱干事”的难题,61个村实现了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重大突破,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

创新“村集体+土地流转服务”模式。支持村集体创建土地流转服务站,开展群众沟通、委托流转、提供基础设施等土地流转服务,合理收取基础设施使用费和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八里王官营村对浩华养殖合作社、文福养殖合作社和冀兴奶牛养殖场3家招商引资村企,通过土地流转收取5%—10%养殖企业管理服务费,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收入30多万元。

创新“村集体+盘活资产”模式。对村庄路旁、渠旁、沟旁等闲散地块进行全面清理,聚零为整、统一管理;对村集体的荒山、废弃窑厂、坑塘、沟渠进行连片开发整理,通过承包、转包等形式向农民合作社、农业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流转费用归村集体所有。南平庄、朱官营、王官营等村通过收取闲置土地流转费村集体年收入增加7—18万元,实现了集体资源的优化配置。

创新“村集体+财政扶持”模式。用足、用活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首批100万元财政资金扶持南平庄13个蔬菜大棚,年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元。朱官营利用扶持资金新建商业中心,通过招投标形式承包给商户,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一镇村中心街修建门市房项目,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麻湾坨、北小寨、狼窝铺、大岗上、杏山、冯庄等7个村积极申报财政扶持经济项目,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强了“造血”功能。

创新“村集体+村企共建”模式。于家营村和唐山兴隆钢铁开展村企共建,积极帮助企业协调用地问题,提供经营发展等方面的服务,企业为全村430处农宅免费集中供暖,并吸收村民就业200多人,每年增加收入600多万元。

创新“村集体+合作社”模式。实行“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入股分红、统购统销、服务管理等方式,着力推动形成“一村一品”。南辛庄子村依托薯炕专业村优势,实施“村集体+合作社”模式,村集体每年增加3万元的收入。

创新“村集体+品牌商标”模式。把品牌商标注册作为无形资产,提高产品附加值。南平庄村成立南平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成功申请注册市级“响水桥”商标;百年传统美食榛子镇豆片、王官营粉条、新庄营小米等农特产品积极注册品牌商标,商标产生的经济效益正在日益显现。

交出一份合格的基层社会治理答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榛子镇作为一个所辖61个村的大镇,用实际工作成效打开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局面,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基层干事创业氛围空前高涨。通过基层社会治理,全镇上下干事创业的氛围更浓了,在基层工作中形成的“团结、拼搏、争先、崛起”的古镇精神得到提升和激活。镇党委、政府的威信和公信力、核心力树立起来了,干事创业的激情、斗志激发出来了,镇机关到处营造着一种高效、奉献、担当的工作氛围。村两委干部想干事、能干事的工作干劲和精气神树立起来了,过去面对工作拖拖拉拉、等、靠的工作状态一去不复返,村干部的执行力、自信心和形象树立起来了,说话硬气了、有底气了,拉近了干群关系,密切了干群关系,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群众全镇上下干事创业、攻坚克难、敢于亮剑的工作氛围更加浓厚。

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一项项民心工程,一件件实事,得民心顺民意,实实在在的办到了百姓的“心坎上”。尽最大能力,克服资金困难,古镇环线的打造,五横无纵的镇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路,优化了镇区交通环境,打通古镇交通的大动脉,方便群众出行,缓解镇区交通压力,彻底解决镇区交通拥堵问题。投资4000万元污水处理厂一座,成为滦州第一个镇级污水处理厂。投资2700万元,新建污水处理站5个,有效治理镇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惠及人口可达近3万人。投资280万元完成龙湾河1号桥、2号桥的修建,优化交通环境。以前不敢想的、想不到的都已变成了现实,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乡村振兴亮点纷呈。截止到目前,经过全域农村环境、污染大治理。全镇共6个百年垃圾坑塘变成了民心广场、垂钓园。25个纳污坑塘得到彻底治理,并形成一个个环境亮点。新建村民文化广场13个,新建10个高标准村级“两室”,翻建10个村级“两室”,全镇村级“两室”整体提档升级。铺设压力砖、铺设柏油路面提档升级,街头巷尾栽植观赏树木,果树5600棵。无声的数字传递着环境整治攻坚战的成果和效果,各村一条条宽敞干净的街面,高标准的文化墙,街旁漂亮的花草树木,整齐划一的墙体粉刷,让人赏心悦目,舒适安逸。

社会氛围更加和谐稳定。全镇村民的素质和精神面貌不断提升,更加凝心聚力,村民的规矩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61个村通过星级管理等方式,彰显了遵规守约的荣光,导引乡风文明的走向。村民要干什么、该怎么干,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用制度管事、靠制度说话,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基层社会治理的感召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刘晓玲)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