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新闻>>要闻>>

河北省唐山市医疗保障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0-07-15 07:44:14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加强“保障网”建设 树立“务实惠民”形象

全市医疗保障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在7月7日召开的唐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00年医保制度改革以来,全市医疗保险经过了平稳起步、快速发展两个阶段,初步建立起以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为主体,以补充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为补充,覆盖城乡各类人员的医疗保障体系,为推动唐山市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稳定器”“减压阀”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近10年来,唐山市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实现了飞跃,经办服务品牌逐步建立,特别是机构改革后,医疗保障各项工作都有了全新面貌,取得了多项成就。

一是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建成,“保障网”建设实现飞跃。唐山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建设紧跟2009年推出的“新医改”步伐,依托国家、省市五年计划纲要,努力织牢织密“保障网”。 “十二五”期间,唐山市实现了统筹层次由地(市)县两级统筹向市级统筹,征缴方式由“双基数”向“单基数”,结算方式由独立结算向县区结算、市级清算转变;“十三五”以来,实现了就医区域由统筹区内向统筹区外转变,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由手工报销向网络直接结算转变,医疗服务审核由人工审核向智能审核转变,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进一步保障,医保改革红利得到进一步分享,参保患者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高标准启动市级统筹,实现医保制度体系“四统一”。2011年,根据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冀发〔2009〕15号)要求,唐山市正式启动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作,7月1日起,全市按照市本级政策标准统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生育保险政策,逐步实现职工、居民医疗保险“政策标准统一、经办流程统一、信息系统统一、基金管理统一”的“四统一”目标。市级统筹政策的分步推行,真正实现了全市职工和城乡居民“同城同待,同城同库”,参保人员可持社保卡在全市范围内“两定点”单位就医购药,实现“一卡通用”、实时结算,为省内外异地就医实时结算打下基础。

——高质量完成“单基数”改革,单位缴费压力大幅降低。2014年,印发《关于调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政策的通知》,改变参保单位按照“双基数”进行“终身制”缴费办法,实行按照“单基数”进行“年限制”缴费办法,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满足唐山市职工医保最低缴费年限后,不再缴纳医保费,照常享受医保待遇。改革参保人员终身缴费办法,可有效减轻参保群众的经济负担,实现人民群众“在年老多病、收入减少的情况下不缴费、享医保”的愿望,是政府贯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求的具体体现。

——高水平提升医疗保障待遇,百姓就医购药得实惠。

2015年,市政府将“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作为为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首,出台了包括“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每人每年5.5万元提高至每人每年7万元,大额补充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由每人每年20.5万元提高至每人每年33万元,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特检特治’个人自付比例由20%降低至10%”等24项惠民举措,使参保人员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有了明显的获得感。

二是经办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务实惠民”形象牢固树立。在医保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建成,基金风险防控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唐山市加快提升全市百姓的医保服务感受,通过推行公共服务一体化,大力提升窗口服务效能。按照“以服务流程再造为前提,以作风和机制建设为根本,以信息化提升为关键,以抓不落实的事、不落实的人为保障”的工作思路,重点优化全市医保系统营商环境,打造医保“务实惠民”的形象品牌。

——实行“三减一提”优化窗口服务效能。在优化职责权力“减层级”上:确定医保门诊特殊疾病申报、鉴定等多项事项可由基层通办,实现“就近办”。在优化经办流程“减环节”上,形成21项“最多跑一次”服务清单,实现“一次办”。在优化证明要件“减材料”上:取消了办理门诊特殊疾病核验表等证明材料,简化了医保转院手续,实现了医保申报等多项业务“一次不用跑”,实现“便捷办”。在优化办事周期“减时间”上:将门诊特殊疾病鉴定周期由半年一次增加为每季度一次;定点零售药店结算时间由45天左右缩短为最长25天等多项业务,办结时限压缩30%以上,实现“快速办”。在优化服务模式“提质量”上:开展延时服务、预约上门服务,建立领导带班、处长值班、党员骨干轮班、班后延时服务制度,升级叫号、显示、监控系统,增设评价器,设置自助区。

——加速信息化建设,推行公共服务一体化。为发挥信息化建设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行以“经办规范、服务高效、监管透明、数据共享”为标准的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一是不断深化市级统筹服务内涵,在全市联网、“一卡通用”的基础上,将医保直接结算向下延伸到县级定点医药机构,向上延伸到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市医保中心统一负责县区清算和省内直接结算,极大地方便了参保人员。二是不断提升经办服务能力,在推行医保内控管理、统一全市业务经办流程,不断简化审核报销手续、缩短缴费报销周期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手段把服务送到参保人员身边。三是不断打造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率先在省内推出了全国领先的民生口袋助手,参保人员可通过手机随时查询个人缴费和医保消费支出情况;丰富了医保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内容,推行医保管理“十公开”,实行阳光操作,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破冰扬帆、全面起航,奋力谱写全市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19年是市县两级医疗保障部门组建机构、完善人员后全面发力的第一年。一年来,唐山市深度融合“新医改”工作理念,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医疗康养高地”实施意见,多项工作全省领先,一些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百姓就医购药感受以及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药品集中采购取得阶段性成效,呈“星火燎原”之势。2019年,唐山市紧跟国家“4+7”药品集采工作进展,在全省率先启动了药品企业见面会,打响省内药品集采工作第一枪。唐山市严格遵循“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以量换价”的原则,联合卫健、药监部门协同联动,实现了“社会效益最好、落地时间最短、操作模式最新、整体运行最稳”。7月1日零时,25种药品中选价格在全市351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部执行到位,平均降幅达52%,最大降幅96%,全年可减轻百姓就医负担近2亿元。今年唐山市要继续扩大药品集采工作战果,全面落实第二、三批集采中选药品价格,持续做好“两病”用药工作,积极发挥“三明药品集采联盟”作用,让唐山市百姓用到更多的管用药、便宜药、放心药。

——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持续深化,异地就医“2.0时代”到来。唐山市早在2007年就开展了异地定点相关工作,在省内开创了设立异地定点医疗机构的先河。2019年,唐山市又紧跟全省政策,先后与天津15家、北京15家大型综合医疗机构签订协议,取消了原来到京津就医报销比例降低10个百分点的门槛,实现了同级别医疗机构报销比例相同,让参保人更加便捷高效地共享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全年转外就医人数超过15万人次,同比增长近50%。在“走出去”的同时坚持“请进来”,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纳入省网65家,接入率超过80%。全年异地人员本地就医5.2万人次,同比增长36.6%,极大方便了在唐京津企业。大力推行网上备案,持续优化异地就医备案流程,简化四类人群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取消医疗机构转诊转院证明,唐山市在全省第一批开通365天、全天24小时网上即时备案,唐山市百姓终于实现了梦寐以求的京津冀自由共享医疗服务资源。

——医疗保障精准扶贫取得新成效,织牢脱贫防贫最后一道“保障网”。唐山市医疗保障部门积极与税务、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织牢参保网,实现了全市887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全部参保。先后组织开展了10余次医保扶贫政策培训,将各项政策和工作流程在基层乡村定点医药机构和贫困户家中张贴,方便贫困人员了解掌握。贫困群众在市内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和“三重保障”一站式服务,随时申请慢性病鉴定,最大限度减轻贫困患者负担。实现了信息实时连接、同步结算,全省率先实行了贫困群众本地就医 “一站式”结算,确保相关待遇及时落实。2019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医13.9万人次,就诊总人数7202人,报销总金额共计8563.5万元。唐山市的医保扶贫工作稳步推进、扎实有效,市医疗保障局也被评为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是全省医疗保障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市级医保部门。

——高标准启动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强效助力唐山市打造“医疗康养高地”。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减轻失智失能人员家庭负担,唐山市在全省创新启动了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市委市政府也将建立长护险制度列入了全市2019年十项重点工作。《唐山市长期照护保险实施方案》一经通过,立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去年12月正式开展以来,已有466人顺利通过失能评定享受待遇。 (记者单宇)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