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新闻>>唐山头条新闻>>

大钊“点种” 我们“耕耘”

2019-06-18 08:52:4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大钊“点种” 我们“耕耘”

 在乐亭县大黑坨村

6月12日,全国总工会退休干部在乐亭县大黑坨村李大钊故居门前拍照留念。 通讯员 刘江涛摄

“三姐夫,听说你在北京当教授?”

“嗯呐。”

“那你平时都干些啥呢?”

“点种!”

“三姐夫逗我呢,点种那不是庄稼地里干的活吗?”

“我点的是不一样的‘种’。”

6月12日下午,在李大钊故居管理处的一间会议室里,40岁的赵书明用浓浓的乡音还原了这段100年前的对话。

1918年或1919年夏天,身为北京大学教授的李大钊回乐亭老家度暑假,闲暇时同族里一位妻弟畅谈,于是便有了这样一番意味深长而又不失幽默的对白。

赵书明是李大钊故居管理处副主任,也是李大钊夫人赵纫兰弟弟的孙子。这段如今已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正是他由亲戚们绘声绘色的口口相传中整理而来。

“姑爷爷100多年前点下的种子,正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赵书明说,大量史料显示,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党,正是李大钊最关心的问题。

“中国者为吾四万万国民之中国。”“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翻阅李大钊著作,字里行间可以清晰看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李大钊建党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早期创始人的初衷。

“李大钊是‘点种’人,我们就要当好耕耘者。”谈到“初心”,大黑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晓波说,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自己自始至终的愿望就是让乡亲们过上富裕、文明的好日子。

“眼下我手头最要紧的事就是把全村总长3万米的地下节能灌溉项目建设好,达到村内全覆盖。”去年10月份刚刚上任的杨晓波说,自己没有“三板斧”,也没有“头三脚”,就想着踏踏实实为村民群众干点实事。“过去农田灌溉不仅要合伙打井,还需要两个壮劳力一起上手,一个抬泵一个推车。现在节能灌溉只需‘一个遥控器一张卡’,妇女坐在田间地头就把地浇好了。”

前任村党支部书记张著华虽然已经卸任,家住镇上的他还是忍不住每天往村里跑。

“在村里干了11年,手上放得下心里放不下啊。”张著华清楚记得,2007年12月14日,时任乐亭县胡坨镇人大副主席的他已经做好了退居“二线”准备,这时组织部门找他谈话,派他到“老区村”大黑坨担任党支部书记。

带着沉甸甸的使命感,张著华扛上行李卷,来到这片红色热土做起了“当家人”。

“大黑坨村是革命先驱的故乡,我的初心就是把村庄发展得更好,不辜负组织的信任、村民的期望。”张著华回忆,那时摆在自己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因为村内果蔬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原有相对老旧的村庄道路已经不能满足大量农产品及时运输销售的需求,外地客商转而到其他地方寻找货源,影响了大黑坨村果菜外销。

“要干就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干起,修路是当务之急。”在村集体没有一分钱积累的情况下,张著华代表村“两委”签下分期付款三年合同,长1万米的村路开工建设。

时至今日,张著华仍记得,那时候自己每天睁眼第一个念头就是:离付工程款的日子还有几天?

“几乎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就想,如果没有困难,组织派我来干什么?”正是凭着这样一股子坚持和抗压能力,张著华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面东拆西借多方筹措资金,一面东奔西跑积极争取各种政策支持……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大黑坨不仅有了贯通全村的万米水泥村路,通往大棚区、总长10公里的田间路也都铺设成了行车方便的石渣路。

通车那年秋天,看着小货车开进村里、穿行于田间地头,张著华眼眶发热:“由于销售及时,果品新鲜,全村平均每亩地多收入两到三万元。”

如今,这个拥有4520亩土地,680户、2100多口人的村庄,已建起温室大棚近2000个,成为冀东地区重要的错季精品果菜生产基地、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村。

走在大黑坨村平整宽阔的村路上,随处可见的是整齐划一的村舍、姹紫嫣红的花草和人们质朴的笑容。

“这眼古井,是当年李大钊的大祖父李如珍带领全村人开凿的。如今仍完好无损地保护着,甘甜的井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在李大钊故居门前,赵书明指着一口古井告诉记者,故居历经沧桑,在1958年和1978年曾两次进行较大规模的维修,依然保持着百余年前的旧貌。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大黑坨村历任领导班子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不搞大拆大建、不破坏民俗风貌,在规划理念中保留红色文化符号,突出对先驱故里人文底蕴的保护和传承。

“每一个村民都期盼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但更希望留住对大钊的记忆。”杨晓波说,要把“红色基因”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为大黑坨村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记者 汤润清 王育民)


现场画外音

李大钊纪念馆原馆长杜全忠: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和他的战友们的建党初心,正是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大钊故乡人,大黑坨村党员群体的奋斗故事,为广大党员干部重温初心、感悟初心、践行初心做了很好的示范,是大钊精神、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弘扬传承的生动表现,是把入党初心融入干事创业、为群众谋幸福中的真实写照。

李大钊故居志愿讲解员、大黑坨小学“大钊班”学生程怡臻:李大钊爷爷的故事我听过很多次,也为游客讲解过很多次。正是因为有了烈士的牺牲和前辈的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我们新时代的少先队员,一定要把李大钊精神传承下去,做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一然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