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新闻>>唐山头条新闻>>

“海绵”迁安书写水城新意

2019-03-13 07:50:2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3月11日上午,唐山迁安市民老王利用闲暇时光遛达到迁安市规划展览馆,参观位于二楼平台球形馆的迁安市海绵城市建设展示中心,一幅幅精美的“魅力水城海绵迁安”摄影作品,一个个海绵城市建设材料、海绵工程运行机理的实物……这些展示,透露着迁安在“海绵城市”建设点滴间积累起来的巨大变化。三年多来,因“海绵”而改变着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感受让老王不禁幸福满怀。自2015年被纳入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如今,迁安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已全面显现:径流控制全面达标,雨污管网全面改造,内涝积水全面根治,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海绵城市”建设为迁安的“水文章”书写着新意,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生活在这座城里的人,也在感受和讲述着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因“海绵”而增添的“水故事”、城市魅力、城市温度,以及情不自禁的幸福滋味。

“海绵”建设让迁安城区超八成会“呼吸”

初春的迁安,柳绿微吐,穿城而过的泱泱滦河水在微风吹拂下碧波轻漾。进入迁安城区,一块块彩色的透水砖、一条条渐绿的植草沟、一段段新颖别致的生态堤岸……迁安变了,打破了过去将雨水与大地隔离的水泥铺装,整座城市换上了一层新的“肌肤”,一座会“呼吸”、生机无限的城市跃然眼前。

在迁安市人民广场停车场,养护工老张打开水阀门开始浇水。老张脚下,植草砖空隙间偶尔钻出来的柔嫩小草,在春日暖阳照耀下,泛着生机。

“8厘米厚的植草砖下,依次铺设有5厘米厚的中砂、3厘米厚的粗砂、16厘米厚的透水混凝土、30厘米厚的碎石,而后才是原生的大地。铺设这样的结构,就是为了让雨水和大地充分接触,让一部分雨水渗透下去,重构生态水循环。”虽然只是一名养护工,但在三年多的耳濡目染下,老张也能将“海绵城市”说得头头是道。

在“海绵城市”建设三年有余的时间里,迁安先后完成了居民小区、公共建筑区改造项目94项,人行道和绿化带改造项目60项,改造了200余万平方米绿化景观、34万平方米人行步道。

季节转换,初春的三里河尚缺少花花草草的喧闹,但却更清晰地显示着这里发生的改变。拓宽后的河道,堤岸整齐,植被密集,河水清澈见底。河流两岸,悠闲的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闲谈、或锻炼,人景合一的景象愈显和谐。

“过去,这里河道狭窄,不仅排涝能力差,而且雨污合流直排河道,污染较为严重,其穿城而过的一段黑臭水体,还在住建部挂过‘号’。”迁安市住建局副主任科员李扬笑着说,如今,三里河6.6公里的城区段两岸已被打造成生态廊道,河道基本实现了生态化,黑臭水体消失;6.8公里长的下游河道也进行了综合整治。

三年有余的砥砺求索,如今迁安大街小巷、广场社区、公园学校等的“海绵化”效果正在全面显现,从老旧小区改造,到道路管网,再到城市污水处理、水源地的建造,城市地表之上的生态美与地表之下的隐蔽工程完美结合,正实现着城市地上与地下间的畅快呼吸。

行走在君和广场小区甬路上,见不到通常小区固有的雨水箅子,雨水通过透水材料铺装的甬路下渗外,还通过甬路两侧的侧石开口流入两侧的下沉式绿地,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君和广场小区地下建有300立方米的雨水箱涵,雨水下来后,通过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生态停车场、蓄水模块等设施,将雨水优先渗透,多余的径流通过透水带等滞留,再多出的径流会引流至蓄水池,可净化后使用,以上手段无法容纳的其余雨水径流最后被排放至市政雨水管网,存储净化后的雨水被充分利用,作为景观用水,既环保又节约了水资源。

在首届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创新典范项目“中国特色海绵样板”名单中,君和广场小区成为了全国11个“小区样板”之一。

“2018年7月24日,台风过境给迁安带来一场强降雨。十几个小时内,市区累计降雨量达108毫米。然而,监测显示,试点区内昔日那些积水能淹没汽车排气筒的39个积水点,无一积水。”李扬说。

历经三年多的砥砺求索,而今迁安26平方公里的主城区,已经有21.5平方公里经过了“海绵化”改造。城市“海绵化”改造比例超过82%,迁安走到了全国前列。

城市回归自然要求“海绵化”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对于建设海绵城市来说,提高储水能力是一项重要内容。“迁安虽然是2015年被列入试点,但是此前,迁安在滦河生态防洪工程中就已经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有所实践。”迁安市委书记张淑云说,迁安的实践是将整个城区建成“大海绵”。

在迁安采访时,笔者听到这样一段故事:2011年初,迁安市投资1.3亿元在市区南北轴线燕山大路两侧,建设了龙形绿化带和云形绿化带状公园,占地总面积1000亩的带状公园串联起10多个住宅小区,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而这背后,迁安放弃了20多亿元的土地出让收益,在市区“黄金宝地”建设绿化带。“让绿于民”成为迁安城市建设的一段佳话。

面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对绿水青山要求,迁安总是有信心,更有胆魄去这样做。而这样的发展理念和胆魄更是融入到了迁安海绵城市建设中。

“海绵城市建设不是单一工程,不能把海绵城市建设简单理解为城市防洪防涝。”作为迁安海绵城市的建设者,李扬对海绵城市有着透彻的理解。

在李扬看来,海绵城市概念针对的是城市的水问题,由于水本身涉及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因此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立体的系统工程。只有做到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水管理、水文化共同治理,才能真正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

然而,与智力资源丰富、设计人员云集的大城市相比,作为县级城市,迁安在很多方面不具备突出的优势,甚至短板颇多,但迁安选择“因地制宜”。

“海绵城市”建设之初,迁安就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指挥部和海绵城市建设专家咨询小组,由市长任指挥长,形成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政策上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优先、海绵城市建设投资优先、海绵城市产业发展优先和海绵城市体制改革优先的四个“优先”原则。

为高标准完成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针对自身短板,迁安从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单位聘请了技术支撑团队,高标准编制了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提出了统筹“源头—过程—末端”的全过程治理方案。

为有效解决资金问题,迁安市以深圳金砖城市国开先导基金管理公司为依托,以有限合伙方式设立“迁安海绵城市建设引导基金”,吸引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资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采取竞争性磋商方式公开向社会募集项目建设资金。

“建设海绵城市,既需要从大处着眼,有宏观意识,同时也需要有精准意识,往细处发力。”李扬说。

3年多来,迁安实施城市低影响开发、内涝防治、水质改善、供水保障、能力建设五大类189项海绵工程,其中政府出资76项,PPP投资113项,实现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6%。

绿地下沉改造,增加溢流井,道路进行透水铺装……试点中,迁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约50公里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减少合流管道溢流污染,保障“清”水入河;开展生活污水厂提标改造与工业污水厂新建、沿河截污干管建设、沿河雨水排口净化等系列治理;完成绿化景观改造77万平方米。2016年11月,迁安市被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2月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7年11月,迁安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从破解县级城市自身短板出发,迎难而上,努力求索,迁安将这一系列问题及挑战逐渐转化为了一项项落在实处的系统化海绵建设工程,从雨水降落到地面的那一瞬间,迁安就开始对这些宝贵的自然馈赠进行科学的规划、控制,利用它们滋养这座城市,避免对城市产生危害,实现雨水的循环合理利用。对于迁安来说,让城市回归自然,使水源得以涵养,系统解决城市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生态破坏、水安全失控、水文化缺失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借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城市的跨越式转型,打造魅力水城、绿色迁安,开创绿色生态城市新局面。

三年巨变,得雨润万家

市民赵玉如在迁安永安小区已经生活了十几年。赵玉如以前最怕阴天下雨,一下雨,小区坑洼的路面到处积水,出行很是不便。小区“海绵化”改造后,路面不仅平整不再有积水,彩色的铺装也为小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面对焕然一新的小区景观,赵玉如和居民开始习惯于闲暇时坐在一起聊聊天,增进邻里间的感情。

“海绵小区建设的理念是‘绿色为主,灰绿结合’。绿色即自然生态,如通过雨水花园等对小区景观进行提升。灰即蓄水模块、管道建设等地下隐蔽工程。针对小区特点进行海绵式设计,我们在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科学性方面均做了充分考虑。”李扬说,生态优先恰恰是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与智力资源丰富、设计人员云集的大城市相比,迁安存在着诸多短板和压力。但这座资源型城市,还是结合自身转型而做出了“海绵+”的新探索,为迁安提供了一个可以利用的有形之手,借此同步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

在具体实施中,迁安把建设重心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老城区倾斜,向存在排水不畅、设施老化、配套不足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区域倾斜,完善了民生工程中的薄弱环节。

迁安在海绵改造的老旧小区及城中村中,同步实施了雨污管网分流改造,增设了热力、燃气设施,平整了道路,并增设了路灯、健身器材、监控设施以及儿童游戏空间。据统计,在迁安海绵项目涉及的61个小区内,共铺设透水地面34万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254套,安装条椅等360余套,安装、更换破损路灯1300余盏,修复破损路面约15万平方米。

迁安的“海绵+”旨在把类似理念扩展至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用海绵城市建设的精神去精心打造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

历时3年,迁安因海绵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径流控制全面达标,雨污管网全面改造,内涝积水全面根治,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同时,试点建设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迁安委托媒体对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开展的满意度调查显示,99%的受访者认可幸福感提升,群众满意度达92%。

在对迁安海绵城市建设的评价中,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翔不吝溢美之词,“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迁安在小区整体环境、生态廊道、城市排水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了更好的提升。”

刘翔认为,迁安确实发挥了试点建设作用,现阶段也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升级管理,借助智慧平台建长效机制

在迁安市规划展馆三楼,一间装有多媒体设备的房间内,工作人员总是异常忙碌。

“这里就是迁安全市海绵设施的‘中枢’系统所在。”据李扬介绍,为了实现对海绵城市的智慧管理,迁安建立了海绵城市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可以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监管;可以形成内涝预警,并根据汛情进行调度和辅助决策;还可以让管理者快速查询管网诊断信息,及时处理管网缺陷等。

进入新的一年,迁安的海绵城市建设,一边准备着迎接即将到来的验收评估,一边不断完善着长效机制。迁安市准备的验收材料,每一套都能把一个中等大小的纸箱装得满满的。

“迁安不仅建成了一座海绵城市,还收获了丰富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迁安市市长韩国强说,迁安市将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系统总结,归纳出了一套“4185”建设模式。

“政府怎么组织、方案怎么确定、社会资本怎么合作、工程怎么管理……”据韩国强介绍,这套模式包括4种建设理念、1条建设路径、8个建设经验、5方面建设教训。

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那条“政府主导、公司推动、专家指导、部门统筹、公众参与”的建设路径。来自清华大学的一位专家认为,这条路径,明晰了海绵城市建设参与各方的定位,可以为华北地区县级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三年以来,迁安市委、市政府践行海绵理念、培树海绵精神,弘扬海绵文化,探索海绵路径、总结海绵经验,夙兴夜寐,砥砺前行,秉持为华北地区县级海绵城市建设趟出经验模式之初衷,希望能让兄弟城市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有一参考,有一借鉴,不辜负国家部委交给迁安的试点任务,坚持海绵城市建设途径,守住绿水青山。

在迁安市委书记张淑云看来,海绵城市既是一种城市建设模式的创新,更是一种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这与当地“魅力水城 绿色迁安”的发展目标相契合。“魅力水城”就是要把钢城之骨与水城之秀高度融合,赋予城市以生态、创新、活力的丰富内涵,建设蓬勃发展的产业新城、繁荣兴旺的品质名城、山水秀美的生态绿城、人人向往的幸福之城。

“‘绿色迁安’,不仅是城市形态上的绿,更是绿色的发展理念、绿色的发展模式,体现的是生态和发展的高度统一,追求的是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迁安市委书记张淑云表示,迁安将继续落实好建设海绵城市这项民生工程,提升城市外部形象和城市内涵,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建好绿色水城,建成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中国范例”。




责任编辑:王一然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