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新闻>>新闻快讯

“朝圣”新闻 我们一直在路上

2018-08-01 15:20:2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2003年8月1日,经过精心的谋划准备,《燕赵都市报冀东版》首日刊在冀东大地上横空出世。正是从那天起,一个平均年龄20多岁的朝气蓬勃的团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朝圣”新闻之路。

那日,发刊词以《八月的歌唱》为题,向整个冀东亮出了我们宏大铿锵的声音、火热豪迈的激情、纯净飞扬的理想以及厚重真诚的担当。

那个八月,我们的记者迅速出击、迅速成稿、迅速推出报道,短时间内重新定义了冀东媒体的报道“节奏”;那个八月,我们剑指不文明行为、不合理规定、不公平事件,很快在冀东大地赢得了“敢说真话”之名;也是在那个八月,我们大力关注身处困境的特殊群体,以媒体的力量,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

2003年的盛夏,《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迅速成长为冀东媒体界的汩汩清流。而这股清流,澎湃至今,初心未改。

民生篇

15年来,乐冀东所乐,苦冀东所苦,我们一直在路上。

19岁的姐姐为救9岁的重病弟弟求助媒体,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赶到迁安进行采访,并迅速推出了《我不能看着弟弟死去》的报道。一时间爱心涌动,无数好心人向那个善良的姑娘伸出了援手;2009年,农历大年三十晚上,唐山市玉田县一户村民家突燃大火,家里一位老人和两个孩子被严重烧伤,巨额治疗费用难坏了一家人。本报记者第一时间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呼吁捐款。随后,其他媒体也加入报道行列,为受难的一家人募集了数字可观的救命钱;为让更多贫困孩子安心在教室里读书,冀东版以《稚嫩春蕾期待爱的哺育》为题向冀东人民发出了爱的呼唤,这一声呼唤,使唐秦两地近500名贫困女童在短短两周内得到了资助……

无从回忆,多少年轻的记者,在面对未曾经历甚至无法想象的世间疾苦时,含着泪水悉心询问;无法统计,多少并不宽裕的记者,在完成救助类的采访后,默默掏出自己身上的所有;更无须夸赞,多少风尘仆仆、疲惫归来的记者,在深夜里仍奋笔疾书,就是为了让报道早一天见诸报端、早一点让更多的好心人向疾苦中的人们伸出援手。

还记得那个年轻的女记者,在去医院给一个孩子送助救款时突然哭着跑出病房。因为她从医生那里得知,捐款虽然能延长生命,却无法从死神手里彻底夺回那个帅气的8岁男孩。在满怀希望地呼号奔走之后,这样的结果,总是让每一位参与记者感到痛彻心扉的无助。

尽管如此,我们却从没停止过爱的脚步,哪怕是为他们送去一点心灵上的慰藉,我们仍会全力以赴。

除了生老病死的大事,我们的“民生新闻”也做到了读者的身边,做进了百姓的衣食住行。从“家里发现蚂蚁怎么办”到 “哪里有适合孩子的培训班”, 从“小区垃圾清理不及时”到“农民的香蕉梨滞销”,只要是读者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正因如此,冀东版在唐、秦两地收获了成千上万的“贴心通讯员”,新闻线索的来源也日益广泛。

唐山一位热心读者报料八方门前有位老人横穿马路时被撞,本报记者不仅第一时间报道了此次突发事件,还专门追加后续,推出了“地下通道缘何遭冷遇”的分析报道。仅两天,八方门前的人行横道就被封闭,极大降低了行人图近便横穿马路遭遇风险的可能。

事后,报料读者专门来电说,“能从一件突发的小事入手,牵出一个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并推动了这件事的彻底解决,你们的工作太到位了。”

城建篇

15年来,我们关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见证这里的每一份进步。

记录城市的变迁,我们一直在路上。

翻开发黄的报纸,“穿越”之感扑面而来:《唐啤旧址将成住宅商业区》、《香港嘉里17亿竞买凤凰新城442.69亩地 独资开发建设五星级酒店和居住区》……采访经历恍如昨日,可那高耸的爱琴海、香格里拉,明明早就成了知名的标志建筑。

尽管我们身在其中,可却总是惊喜于这个城市发展的脚步之快 。尤其是近几年,唐、秦两地的发展简直让人目不遐给。

2017年,唐山“城南经济开发区”成功获批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仅用一个月就全面完成了檀庄、尚德、景庄子1150户征收搬迁工作;2018年,唐山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的改造逐步推开,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彰显;2017年,针对阻碍城市交通、制约城市发展的“市区小铁路”,秦皇岛城建局作出重大决定:实施从秦皇岛港至抚宁区义院口的旅游观光火车项目!

城市的一举一动,都承载着百姓无尽的期望。作为记者,我们对这点总是体会极深:征收搬迁现场,记者看到了即将开始全新生活的搬迁户的欣喜;背街小巷改造清理现场,随着大型设备在隆隆声中摧枯拉朽,记者感受到了政府改善人民居住环境的决心;而秦皇岛的“小铁路”,如今也已华丽转身,串起了一路风景、一路花香。

对于城市的大事件,我们也从未缺席。每年的“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以及秦皇岛的旅游旺季,我们都会派精英记者上场,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报道;2016年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冀东版的报道小组成员们,白天现场完成稿件传回编辑部后,紧接着就要投入到夜场的采访当中。

没有人抱怨,因为,扎根冀东的这份报纸,有责任、也有信心为所在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仅如此,在很多采访现场,热情饱满的记者们甚至会激动不已且充满感恩——感谢这个职业,让我们可以亲身参与、客观记录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然后用时间将它们酿成历史。

未来,这样的参与和记录,我们仍将一如即往。

监督篇

媒体是公器,是良知,而新闻是一种力量,它可以让无力者有力。

15年来,揭开那些不够光明的角落,我们同样一直在路上。

当年报考新闻专业时,恐怕很多人都会认为媒体的职责就是“惩恶扬善”吧!后来,虽然知道了“惩恶扬善”只是新闻工作的一部分,但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却从未消停过。似乎只有危难面前拔剑而出,才算彻彻底底、痛快淋漓地当了一把记者。

来自呼和浩特的游客入住秦皇岛一家酒店时遭遇惊魂一刻:凌晨,酒店客房内的大片吊顶竟突然坠落,致游客财物受损,本人也受到不小的惊吓。本报秦皇岛记者第一时间驱车前往采访,随后推出了《客房吊顶突坠砸醒游客》的报道。最终,游客在工商调解下获得赔偿,酒店方也对酒店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

我们的记者,曾第一时间站在血迹斑斑的行凶现场、曾数小时被“晾”在推诿责任的相关单位、也曾在涉及受访者利益的采访中遭到威逼、利诱……尽管被拒之门外,尽管被恶语相向,可探寻真相、坚持公理,永远是我们的惟一目标。

又是八月,15年前那篇《八月的歌唱》再次回响。踏着这不改初衷的歌声,我们,一直在路上!(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李金花)

责任编辑:张培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