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新闻>>唐山区县新闻

冀东版小记者参观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2018-07-31 15:34: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感受地震罹难者纪念墙的震撼,参观地震博物馆内的珍贵文物,普及防震减灾常识,7月27日上午,燕赵都市报冀东版小记者来到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进行参观学习。

今年是唐山抗震42周年,在7月28日前夕来到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参观,对小记者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前,小记者参加了庄严肃穆的祭奠仪式。面对当年在大地震中罹难的同胞姓名,小记者们鞠躬默哀,缅怀逝者。“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由5组13面墙体组成,镌刻着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罹难的24万同胞的姓名。”讲解员告诉小记者,纪念墙每面高7.28米,代表7月28日,墙体距水面19.76米,代表1976年,是让人永远铭记1976年7月28日这个令唐山人悲恸的日子。沿着纪念墙缓慢行走瞻仰,小记者们受到极大震撼。

在纪念墙前方是纪念水池,讲解员向小记者介绍,纪念水池的面积为3万平方米,水池内主题雕塑采用石材和青铜质地,用写实的雕塑语言,展现唐山人民在灾难面前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生动场面,激发人们珍爱生命、奋发向上的豪迈情怀。

在参观了地震纪念墙、纪念水池、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地震遗址后,小记者在讲解员的引领下进入唐山地震博物馆纪念展馆进行参观。走进展馆,眼前的一切即刻将小记者带入1976年的唐山,照片、实物、雕像……让小记者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地震发生时的惨烈和震后人们抗震救灾与重建的悲壮历程。

在纪念馆中,一条长长的红色条幅吸引了小记者们的目光,据讲解员介绍,作为地震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个珍贵的条幅是唐山市老摄影家常青珍藏了30多年的地震文物。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灾情牵动着各界华侨的心,旅欧旅美几千华人联合在条幅上签名,慰问唐山灾区人民,长达12米的条幅带着广大华侨的心意被送往灾区。在唐山地震博物馆建成后,常青老人将这个珍贵的条幅捐赠给了博物馆。据介绍,该条幅长12米,宽1.2米,红布上面用空心字书写着“向灾区中国人民致慰致敬”11个大字。

随后的参观中,小记者们又看到了爷爷奶奶们曾讲述过的“简易房”。“没想到第一代简易房就是个三角帐篷,等到第三代简易房才有了房门,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真是太苦了。”小记者们感叹到。

面对展出的唐山大地震近500幅的照片,300余件实物,30余尊蜡像等资料,无论是小记者还是一起参加活动的家长都深刻感受到了当年那场灾难所带来的破坏,以及震后唐山人民重建家园的伟大壮举。在集体参观结束走出纪念展馆后,有部分小记者表示没有看够还想再看一次。再一次走进纪念展馆,小记者们放慢了脚步,在每一幅照片前、每一件地震实物前驻足停留,仔细观看。(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齐欣、吴艳丽)

 

参观感受

缅怀逝者,珍惜美好生活

参观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有感

7月27日,我参加了燕赵都市报冀东版小记者参观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的活动。

进入地震遗址纪念公园,首先映如眼帘的是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它们是由5组13面墙体组成的,上面刻着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罹难的24万同胞的姓名。纪念墙高7.28米,代表7月28 日。墙体距水面19.76米,代表1976年。纪念墙对面是纪念水池,水池中有一座雕塑,由石头和青铜制成,雕塑表现了唐山人民在灾难面前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精神。再往前走就是唐山地震博物馆,馆里有一些模型,真实还原了大地震带给唐山的巨大灾难,房屋倒塌,惨不忍睹。地震当天,全国各地的专业抢险队伍陆续抵达唐山,给唐山带来了救援。英雄的唐山人民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以顽强的毅力展开自救,建设家园,并迅速恢复生产建设。40多年过去了,美丽的凤凰城唐山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人面前。

这个活动让我知道了更多关于唐山大地震的惨状,学习到了防震减灾知识,体会到了当今生活的幸福与美好,学会了感恩。小记者 安珈慧(鹤祥实验小学)

 

冀东版小记者走进地震遗址公园

轰隆隆一声巨响,惊醒了正在熟睡的唐山人民,顿时哭声、叫喊声、呼救声、倒塌声、雷声、雨声交杂在一起......那是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市发生了大地震。

今年是唐山抗震42周年,在7月27日,我们燕赵都市报冀东版小记者来到来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参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前方的纪念水池,水池内的主题雕像展现唐山人民在灾难面前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生动场面。其次就是5组13面墙组成的唐山大地震24万遇难者纪念墙。然后是一片纪念林,表达对遇难生命的纪念。最后我们跟随讲解员来到了地震博物馆。看到了一幕幕复原震后景象的景观,让我触目惊心。看到解放军不畏艰难险阻解救人们,让我心潮澎湃。看到党中央亲临救灾现场指导抗震救灾、重建家园,让我激动不已。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军民团结抗震救灾,实现了大灾后无大疫局面。让我感到震撼的还有震后唐山的迅速发展,在馆内我看到了越来越漂亮的新唐山景象,我为自己是一名唐山人而感到自豪。

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为建设美丽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小记者 代宇辰(荣华道小学)

 

在灾难中变得更加坚强 参观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有感

作为一名燕赵都市报冀东版小记者,7月27日上午我参观了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面对庄严无比的地震纪念墙,我的内心不禁有感而发。

42年前的1976年7月28日凌晨,人们还都处于沉睡当中,突然,一声巨响打破了黑夜的宁静。大地颤抖着,房屋倒塌着,一场大地震将昔日繁华的唐山市夷为平地。

震后的人们忘却了恐惧,藏起了悲伤,他们奋力从废墟中站立起,去抢救其他被困的乡亲父老。尽管他们的身上已被废墟划的鲜血淋漓,衣服也残缺不全,但却丝毫不觉得疼痛,因为人们的心里只秉持着一个念头,那就是救人。

人类是脆弱的,面对如此强烈的地震,人类更是束手无策。但我们有智慧,我们有顽强与天灾抗争的精神,我们更有勇气与关爱。突如其来的天灾只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不断的遭遇挫折只会让人们愈挫愈勇!小记者刘嘉霖(祥富小学)

 

参观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了大地震,今年是唐山抗震42周年,在7月27日,我们冀东版小记者来到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参观。

在地震纪念墙前,我们向地震罹难者默哀鞠躬,表达哀思。然后,我们参观了唐山地震博物馆。我看到唐山大地震后的场景,看到地震让铁轨弯曲变形、火车脱轨、房屋倒塌、大桥断裂……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被地震的惨烈情景所震撼。我还看到了李玉林在地震后飞车进京报告灾情;看到了英雄的唐山人民灾后自救;看到了在全国人民和解放军的帮助之下,唐山在震后新盖了很多简易房屋,不同家庭的人一起互相帮助,建设新唐山。

地震42周年了,唐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秉承“感恩 博爱 开放 超越”精神的新唐山人必将建设更加美好的新唐山!小记者 刘欣怡(荣华道小学)

责任编辑:刘昀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