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新闻>>唐山图片新闻

记者专访|海绵城市建设让迁安实现人水和谐,高质量发展

2018-05-11 15:06:3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新闻网讯 迁安——中国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里是黄帝故都,底蕴深厚;这里是北方水城,生态绿城;这里是产业新城,品质靓城;这里更是实力之城,幸福之城, 是中国北方首个县级宜居城市。

虽作为一座依矿而起、因钢而兴的资源型城市,但迁安却始终坚持打基础,利长远,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迁安发展的永恒追求。在推进城市转型升级过程中,迁安获评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宜居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被列为国家智慧城市,全国质量强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区。所有这些无不展现着一座县级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长远眼光、不惧挑战的魄力,以及为百姓谋幸福的不懈追求。

近年来,迁安更是把城市建设目光投向了根治水患、改善生态上,投资130亿元,实施了滦河综合治理工程,现在已形成了14平方公里的大湖美景,远期湖面将扩大至24平方公里,这样的大湖水景将让迁安“长在水中的城市”的名号愈发实至名归。然而迁安不仅仅满足于此,作为京津冀地区典型的缺水城市,迁安面对雨热同期、降雨集中、汛期城市内涝、雨天看海等城市病,又把目光放到了管好水、用好水上。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这一重大战略举措,迁安精心准备,大胆实践,于2015年3月27日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而且是河北首个、全国唯一一座县级试点城市。

时光如梭,三年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不仅提升了迁安城市的面子,更优化了城市的里子,也换来一个人水和谐、高质量发展的新迁安。

在迁安海绵城市建设即将迎来“大考”的日子,本报记者专访了迁安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张小彬。在张小彬看来,迁安海绵城市建设虽历经了曲折探索的过程,但却激发起了一座城市奋斗的激情,在“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征程上,理想和目标慢慢实现的同时,迁安更是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借鉴的海绵城市建设“迁安模式”。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作为一座县级城市,迁安为什么能取得“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这样的一个机会,而且是首批、唯一的一座县级试点城市?

张小彬:迁安境内有大小河流16条,地下水储量相对富裕,但无奈产业结构以钢铁焦化等重工业为主,传统产业过重,造纸、化肥、水泥等产业严重耗水,水污染问题严重。加上城镇化快速发展,迁安存在城市“面子”、“里子”不配套、新老城融合性差、水安全、水环境受到破坏等现实情况。此前迁安就存在大大小小43处内涝积水点。“顺应自然”的海绵城市建设给迁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念。海绵城市建设,能有效根治迁安存在的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问题,有效解决城市内涝,改善城市水质,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改善百姓居住、出行环境等,所以迁安积极争取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让老百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感受到城市的安全,感受到城市的生态,感受到城市的自然气息。

2014年12月31日,三部委出台关于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意见,要求在全国选择试点。因为迁安多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所结出的硕果,三山拱卫、两河环绕的生态底蕴,三里河、滦河的改造,人民广场、黄台山、龙行绿化带、云形绿化带的修建,境内1000亩以上公园11个,行走在迁安的大街小巷,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大的生态本底、机理串联成网,城市空间开敞,产业基础雄厚,区域位置独特,全国百强县第19位,有一定的影响力。基于此,经河北省住建厅推荐,迁安市委市政府积极申报,在清华团队的鼎力支持下,2015年3月迁安得到了首批试点资格,也是京津冀地区唯一的县级市。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迁安海绵城市的建设路径是什么?

张小彬:海绵城市建设,能有效根治迁安存在的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问题,有效解决城市内涝,改善城市水质,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改善百姓居住、出行环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年来,在专家把脉、系统治理,求同存异、精诚团结,以民为本、共建海绵,严把质量、狠抓进度,紧密沟通、协调联动的总基调下,迁安海绵城市建设始终行进在“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征程上。

一是系统解决问题,坚持顶层设计。2015年住建部章利伟司长在南宁会议上提出,一定不能把海绵城市建设搞成碎片化、工程化,这是核心要求。必须按照理念转成规划,在顶层设计的引导之下去建设海绵,千万不要就点论点、就事论事,要系统的解决问题,要坚持顶层设计。

二是坚持生态优先。海绵城市建设会让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政府的执政理念,城市的发展模式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比如,怎么重新划定城市的蓝线和绿线,以前的规划立足在开发使用的角度,可能填河、压缩断面、做成硬质驳岸等。那么建海绵,要按照高程关系,尊重原有的生态基底,恢复它以前的功能和基底,重新调整蓝线绿线,每一块蓝每一块绿都是城市呼吸的一部分,是海绵的组成部分。

三是要坚持安全为重。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城市肯定不是宜居的城市。除了人身和社会安全外,更重要的是城市承载能力的安全。从选址的角度考虑,规划不合理,消防通道受损;地质结构不稳定,造成地面塌陷,地下采空区,地震断裂带;附近重要的污染体(无论是水还是土壤),都是不宜居的。从供应的角度看,雨水的安全、饮用水的安全、燃气热力优先保证等等都属于城市安全系统的部分。

四是必须因地制宜。海绵城市涵盖了不同类别、不同城市等级、不同地区,因此必须要求因地制宜地建设海绵城市。国家提出海绵城市理念的时候,根据全国各地降雨量的不同,划了几个分区,然后设定不同的雨水控制标准,不是一刀切。所以说,各地区不是一个模子。选试点、花钱买模式,重在针对各地不同情况,不同城市层级,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模式;不管怎么建,至少让雨水得到彻底根治,再也不出现内涝。

五是坚持统筹建设。海绵城市不是简单的三年工程, 试点工作结束后,要在各个城市、新扩展的城区,新审批项目里,践行海绵理念,落实海绵指标,一以贯之延续下去。国务院75号文件对所有城市、所有城市开发区提出明确要求:2020年之前,必须有20%的建成区达到70%的雨水径流控制指标;2030年,80%的城市建成区要达到目标要求。所以,海绵城市建设,典型干完要在全国推广,要在城市内部持续不断延续下去,因此,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索、摸索,变为自己能够主导、独立承担海绵城市建设任务,要培养独立的人格、本领、能力。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据了解,迁安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在民意方面实现了从反对质疑到接受支持的一个过程,迁安是怎样赢得普通民众的支持和理解的?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张小彬:迁安的海绵建设是对新、老城区的系统化海绵改造,事关百姓福祉。海绵城市建设始终被迁安定位为一项惠民工程,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宗旨。为拉近百姓与海绵的距离,迁安市住建局组织抽调了十余名股级干部任海绵建设分管组长,扎根群众,通过走访调研,倾听百姓和物业的诉求,并针对排水不畅、设施老化、雨污管道混接、配套不足等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民生问题,整理成文字提交到海绵改造的设计院手中,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同时利用媒体网络等宣传手段,将海绵科普进街道社区、进学校课堂,让百姓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接地气的惠民工程。

海绵城市建设中,迁安一直奉行“海绵+”原则,即以海绵改造为核心,与城市更紧密结合,补齐不同区域之间的基础设施短板,给迁安全市市民营造一个更加宜居的生活、学习、出行环境,“小区不积水了、停车位增加了,景观更美了”……通过三年建设,让老百姓的获得感来自于耳闻目睹或切身体验的可喜变化。老百姓也由“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被动海绵”已渐成“自觉海绵”。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迁安“海绵城市”建设目前总结了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张小彬: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所在。迁安针对客观存在的新老城区发展不平衡,里子、面子不配套,内涝积水严重等现实问题,不断从教训中总结经验。

经过三年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实践,迁安开拓出了一条符合县级城市的“亲、清”水城之路,也摸索出了以“一个规划管全局、一个大包清责任、一个基金做支撑、一个服务满三年、一套制度做保障”为核心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和PPP“七条”建设模式。

与此同时,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完善的市政基础资料、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充足的资金保障、扎实的群众基础、健康互信的社会资本合作关系、创新的工程组织方式、多项城市建设任务统筹推进等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海绵城市”建设同步建立起来的迁安市海绵城市一体化信息平台也将时刻监控水质、流量、液位等重要系统信息,为后期考核、运营等提供依据,也将让迁安实现海绵城市智慧化管理。(燕赵都市报冀东版 记者闫漪)

 

责任编辑:刘丁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