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新闻>>新闻快讯

在工业历史里 和一棵古树“交谈”

2018-05-07 13:27:32 来源:河北新闻网讯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作者简介:

王乐毅,1990年11月出生,工作于唐山市路北区园林绿化管理处,工作之余兼任梦起中文网文学主编,自由撰稿人,文学作品多发表于省市级报刊杂志、网络媒体,10岁开始习练民间传统武术中国乾坤门武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乾坤门武学第二代传人。2014年,参加“中国梦、迁西梦、我的梦”征文大赛,诗歌《栗乡,教我如何不想你》获二等奖;同年9月参加“中国梦.栗乡情”中秋诗会获优秀奖。2014年10月,获“亿邦杯”首届唐山市武术散打比赛90公斤级亚军和传统武术套路比赛成人组第一名。2015年,参加风起文学“元宵节”诗会全国诗歌征文大赛,诗歌《元宵情,圆月明》获三等奖。2016年12月,参加浙江省义乌市“写给义乌”文学大奖赛获二等奖。2017年9月,该同志经唐山团市委推荐参加了由共青团中央、中国作协在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联合举办的“网著梦想”全国青年网络作家首期高级培训班,顺利结业并取得证书。2018年1月,荣获首届“唐山文学奖”优秀编辑奖。

我一直想写关于银杏树的文字,它装点着秋天的陡河林荫道,点缀着老唐山人在夏天里牵手、秋天里恋爱的热情。生长于陡河西岸启新1889小区外墙(原启新分厂老水机的东院)三棵129年树龄的“银杏”,庄重地挺拔在这里,龟裂的皮肤似甲骨文,刻写着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的历史回音,勾起着老启新人尘封的历史回忆。

四年前,我一直在启新工业园附近的基层机关工作。早晨,踏着初阳的温暖,去启新工业博物馆外围跑步,然后到三棵古银杏树下歇息,渐渐地成为了一种晨练习惯。就在这里,我和居住启新1889小区的老启新工人张大爷“结缘”,带我走进了百年银杏古树的历史印迹和岁月“往事”。可以说,天下千年古银杏树不在少数,高峻挺拔的亦不在少数,但是,正如张大爷所说,当一棵银杏树与一座城市老工业基地的变迁相融,与一座城市一起经历地震大灾后重获新生,似乎又多了一种历史性的解读。

正值初春,沿着陡河岸边骑着共享单车,我一路骑行至启新1889小区,与张大爷一起走近了百年古树,听着老人讲述着自己年轻时光与百年银杏的趣闻轶事,从心底感觉到在一代代老启新人的心里,对古树珍藏着一份独特的情感。

张大爷说:“和古银杏树‘交谈’,就是在向自己用汗水凝结的青春回忆倾诉,和启新水泥厂建筑遗址和老水泥机械说一说心里话,也是在向启新水泥的工业历史的记忆敞开心扉,开展一场有温度的‘对话’......”

季节每轮回一次,古树的身躯就多了一层皱纹,慢慢走近它,我搀扶着老人,注目而立,历经百年风雨洗礼,今日的百年古树,却没有一点儿老态,没有一丝倦容,更多的是一份阅尽繁华的深沉与从容,它的每一寸延伸泥土的根须,每一条伸展向阳的枝芽,每一节苍劲挺拔的树干,都在焕发着一种工业风骨与生命的光芒。

望着老人深情仰望的目光,我问道:“老水泥厂的这三棵银杏树与其他的古银杏树有什么不一样吗?”老人沉思了片刻,说道:“一般银杏树生长在山野寺庙、旅游景点比较多,对生长的地理环境也有一定的偏好,树根可以延伸至土地里数丈深,虽说这三棵古树与千年古树相比,显得‘年轻了些’,但是,它却与咱们唐山这座城市几乎同龄,百岁有余,一枝一叶里流淌的却是咱们唐山这片工业沃土生生不息的血液。”

站立在百年银杏树下,你会惊叹并感慨于它秋天里满地坠落的“黄金”,但是,一阵春风缓缓吹来,似乎自己的心被一股来自工业机械之风里的神秘力量所折服,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澎湃的脉管与它融为一体,瞬间在启新工业历史里找到了自己的身影和精神坐标。凝望着老人挺拔的身躯,作为当年启新水泥厂兴盛时期的老启新人,他那双操作水泥机械的双手,生出了厚厚的老茧,就像这饱经人世沧桑的银杏树,每一段皲裂的肤痕,都是一代代老启新水泥工人心中的一种不可磨灭的印记。古老银杏,它的独特“气质”,深深地刻进了每一代启新人的心里,它见证了启新水泥厂第一桶机制水泥的诞生,也许还见证了中国近代实业家周学熙从英国商人手中收回细棉土厂创建“启新洋灰公司”的爱国义举,它以独有的姿态诠释着“中国近代水泥工业摇篮”跌宕起伏的不朽岁月,也目睹了它在工业文明的激荡洪流中升华出的深沉与厚重。

张大爷的老伴儿长他3岁有余,由于患有脑血栓疾病,长期卧病在床,儿女们忙工作时都是他一直在细心照顾着老伴儿。抚摸着嶙峋的树身,老人不禁心生感慨,露出了淡淡的微笑,说:“这三棵银杏树也是我和老伴儿年轻时爱情的见证,当年,我们谈恋爱时没有什么特别的礼物送给她,最浪漫的事就是每当秋天银杏叶变金黄色的时候,我带着她一起坐在银杏树下纳凉,聊聊生活的琐事,希望在我们老两口金婚的时候,牵着她的手我们还能在秋天的时候再看看这金黄色的银杏叶。”

可以想象,当水泥机械的轰鸣声平静下来,在工业气息熏染的水机东院,倚着古树年轻的躯干,偏安一隅宁静之地,抬头看一看举过头顶的金黄银杏叶,也许心底就读懂了爱情的滋味和生活奋斗的方向。春风扑面而来,它的枝头已冒出嫩芽,在古树庞大的臂弯下,我想象着它秋天的影子披上金缕衣的样子,心生灵感,即兴写下了一首短诗祝福老人家:“银杏落花浴足印,鹅黄蔓延硕古今,举目凌霄楚天阔,秋潮澎湃此时新。”

春天,意味着新生。百年古银杏,在枝芽顶端正探出绿色,它那些粗布衣般的枝干努力向上伸展着,从不旁逸斜出而凌驾于土地上其他事物之上,也从不随意垂下高贵的头颅,向苦难与命运屈服。据启新1889住宅小区的老人们回忆,唐山发生大地震时,整个唐山大地上呈现一片狼藉和废墟,几乎处于“清零”的状态,世界上很多人都以为这样一场大灾难会把唐山这座城市从世界地图上“抹去”。三棵古树亦未能幸免,它的枝干被地震废墟压折了“腰”,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砸痛过它的枝干,我想那时它还是一副娇小的身躯,会颤栗,亦会彷徨、惊恐……但是,历经大灾大难后,它却依然舒展开羽翼,叶子,好像一只起舞的凤凰逆风飞翔的羽毛,如火焰般绽放出绚烂。因为,它知道被灾难吻过的灵魂,才可以生长出眺望远方的枝芽,被死亡洗礼过的喉咙,才会唱出发自肺腑、动人心魄的歌声。

果戈里说:“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它依旧还在诉说。”但是,我从来不会怀疑百年古树作为一棵树的理想和信念。当季节把身体挪进冬季,高寒触天,所有的事物都退守城池,古树却依然坦然安静,就像新时代改革发展浪潮中富有无畏气概的唐山人,遇难事处变不惊,敢于忍痛蜕变、自我革新。百年银杏树,它从不孤独,从未缺席过这座城市改革春风的滋润,从未脱离这片沃土淳朴善良民风的滋养,在高质量发展崛起中愈发彰显着一种泰然自若、云淡风轻的优雅。

启新工业历史遗址,承载了唐山人内心深处关于岁月的所有记忆。2008年,唐山市政府为了更好地保护启新工业文化遗址,作出了建设中国首座近代工业博物馆的决定。在原来启新水泥厂老厂房的基础上,高起点挖掘并整合了工业文化遗址资源,建成了中国近代工业(水泥)博物馆暨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百年古银杏在融入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启新1889住宅小区规划之中,得到了各级林业部门、各界群众的悉心保护。如果说,百年银杏树是诠释唐山启新老工业基地历经兴衰变迁的一个鲜活符号,那么它同样以一双历史的瞳眸,正亲历着、见证着启新工业遗址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转型升级,一块工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高地在砥砺奋进中焕发着一种坚定的自信与美好憧憬。

今天,古银杏树更像是这启新创意文化产业园里的一位圣者,它挺拔、善良、坚守。每当踏进它生长的土地,我总是尝试着触摸它那皮肤里的历史温度。也许,曾经没有人过多地注意到它的坚守与执着,但在这里,它的神经始终和这座城市的脉搏一起跳动,它站成了启新工业旧址里一座具有独特生命意义的“塔”。在这个季节,它把大地当作一张拉满弦的弓,把枝干挺拔成一支将要刺向天空的长箭,根牢牢地扎在泥土里,和工业沃土牵手,与水泥机械挥舞相映,任凭风雨飘摇,屹立不倒。百年古树,它以身为傲,告诉着人们:坚守,是一种生长姿态,更是一种气质涵养。

百年孤独,必有百年气魄;百年孤独,孕育百年底蕴。不知,这百年银杏树的每一缕的褶皱里深藏了多少摄人心魄的故事?当一切都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一切也必将在历史的记忆中复活。借着春风的安抚,古银杏树向土地延伸了一寸又一寸,正向更深处抓紧着大地的根,在老启新人深情的眼神中撑开天空,它细密的年轮,在淳朴中刚毅,在变迁中守望,痛快地呼吸着春风,呼吸着一座城市的呼吸,它是一种滚烫而热烈的语言——信仰。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唐山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唐山市林业局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唐山分社

承办单位:

河北报业传媒集团唐山有限公司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

全程支持单位:

唐山市施尔得肉制品有限公司

唐山百合兰食科技有限公司

特别致谢:

唐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唐山文学》杂志社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

责任编辑:刘丁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