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新闻>>唐山图片新闻

唐山朱凤英把上百位老人当父母照顾

2017-07-25 11:45:17 来源:燕赵都市报冀东版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新闻网消息 朱凤英内心总有一个想法,就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2008年,她开始行动起来,把帮助老人当成一件事来做,先是帮助本村的,慢慢地邻村有困难老人她也精心照顾。为了更好地关爱老人,她陆续把他们接到自己家中,义务照料老人。九年的时间,她为老人洗衣做饭,陪老人聊天解闷,悉心照顾生病老人。受到她帮助的老人已有上百名,看着老人高兴的笑脸,她内心充实无比。朱凤英默默付出,用事迹行动感动着周围的人,用自己的善行义举传递着社会正能量。

一个善念让大姐走上暖心路

近日,记者走进了朱凤英的小院,干净的院内分出了6小块土地,地里种着各种蔬菜。小院的北侧是十八间房,干净整洁,没有一丝杂味。那里住着朱凤英照顾的7位老人,朱凤英说过一段时间还会有3位老人来这里住。小院两侧是三日前大家伙帮忙新盖的800㎡的彩钢房,食堂、活动室、医疗室一应俱全,看着小院一天天变好,老人们居住条件越来越舒适,朱凤英心里十分开心。

今年47岁的朱凤英是迁西县新集镇东岗村人,之前一直在迁西开店,说起帮助老人的初衷,她介绍,“以往总有一些流浪汉到家里来要点饭和钱,我当时就觉得他们挺可怜的。”朱凤英称,看着流浪者里有老人,心里十分不忍。“总想着要是有人帮他们一把,也不至于到这个地步,想着要是有一天能照顾他们多好。”

抱着这样一种善念,2008年朱凤英回到了村里,开始向村里人打听,哪里有孤寡老人或者贫困老人,调查中看到老人的实际情况,她内心十分不忍,更坚定自己照顾老人的决心。“老人不是无儿无女,就是生活不能自理,再就是家庭生活特别困难。他们的房子有的炕都塌了,就垫着一块铁板凑合着,有的房都塌了一半。房子又脏又乱,被褥都变成黑色的,屋地都是土地,大冬天没有煤,靠烧点树枝取火,实在是可怜。”

“村里和外村我了解到的这样的老人有7位,于是我就给这些老人洗衣服、洗被褥、做饭、理发等,缺吃少粮了也就给添上。开始老人们还有些怀疑,怕我骗他们钱,可时间长了都知道我没存啥坏心眼,都特别信任我。”朱凤英说,让自己感动的是每次帮助完老人,他们内心十分激动,总会流下眼泪,“离村子有五六里地有位孤寡老太太,当年已经86岁了,每次我去都抓着我的手说外甥女你来了,我好想你。我走时,她就站在门口望着我。我感觉他们是真的需要人关爱。”

毅然决定将老人接到家中赡养

“2009年腊月,我再去探望那位86岁的老太太,她的状况更糟糕了,我当时就想把她接到家里去照顾。”隔了两天,收拾好家里的一切,朱凤英毅然决然地把老人接到了家里,给她买药、输液,“老人知道有人管她,眼睛都亮亮的。”其实,当时的朱凤英的儿子刚过满月,家里也正需要人手照顾家人和孩子,但朱凤英还是把老人接到了家里。“老人需要24小时照顾,我不接回家里,不放心。”

朱凤英称,当时自己的举动家里人也不是很赞同,“他们总劝我让我把老人送回去,万一老人出了事有人赖上自己就麻烦了。”朱凤英说,这都没能动摇自己,“人没了我就给好好送走,要是瘫了也不怕,说明我们娘俩有缘分。”就这样老人治了三天病也好了,当朱凤英问老人要不要回家时,老人直摇头,“正好我也不想老人回去,于是就让她住下了,这一住就是6年,最后老人安详地走了。”

自从把老太太接回来后,朱凤英想把需要照顾的老人接到家里来的想法越来越强烈。“我问被我照顾的老人愿不愿意跟我回家。有了两年的相处,很多老人都愿意相信我。也有不愿意的,我也不强求,最后接回7位老人跟我住,好在房子都够住。”

用实际行动打碎闲言碎语

自从朱凤英把老人接到家里后,村里的闲言碎语就多了起来,“之前,大家知道我照顾老人,很多都不理解,有的说我有所图,甚至还说我是神经病,但我从不理会。”朱凤英笑着说,老人住进来后,这种声音就更多了,“他们说,我图老人的钱,要不就是图老人的房子,有些老人被说动,不愿跟我走。有些老人有顾虑,但相处下来知道我的为人,就直接问我图个啥,是钱还是房子?我和他们说啥也不图,我就是想照顾他们。”

朱凤英告诉记者,这些流言蜚语她总是当成“耳旁风”,微笑面对,心里默默想着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去告诉他们自己的真正想法。一年两年,时间就这样过去了,那些说朱凤英有所图的人也没看见哪个老人损失了财产,反而是在她那里生活得特别舒心、快乐,渐渐地人们都对朱凤英另眼相看,说起她来都竖起了大拇指。“以前不愿来的,也都表示愿意到我家来,我也都十分高兴地把他们接了过来。”

九年的时间里,朱凤英的家里接来了一位位老人,“这些年,在我这先后去世的老人有六七位,住家里的老人一般都是七人左右。离我这十五里左右,有十几位老人,我基本上一个月去一次。剩下的几十户老人,因为距离远,我隔一段时间去一回。这些老人平时都可以自己做饭生活,我有时送去些粮食,洗衣理发做些能做的。要是有人生病了,我就接回家里照顾。”在朱凤英家里住着的老人,大都是有过疾病的或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可她从不嫌弃,悉心地照料老人。老人生病总会有卧床不起的时候,朱凤英就给老人买药治病,伺候老人大小便,清理身子。虽然每天小院的事情很多,但采访中朱凤英从未说过一个累字。

采访当天,朱凤英正把老人一一聚在门厅看电视,电视北面是一面表达感谢的锦旗,是老人张云送的,他告诉记者,“我住在这里7年了,无以为报,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感谢一下朱凤英。她跟我亲女儿一样啊。”一旁的四五位老人连连点头,“她心眼儿太好,比亲生孩子对我还好。”一旁83岁的刘春舫称,他是院里岁数最大的老人。老人们就这样聚在一起聊着天,互相打着趣,能感受到他们生活得轻松、自在。

“他们就是我的亲人”

把老人接回来,就要照顾好他们,朱凤英这样想着,可她的家里也不富裕,经济上的压力出奇地大。“一日三餐吃的都特别简单,早晚只能吃面条,要不就是玉米面窝窝头,条件实在是不好。”

一边照顾老人,一边回忆当初,朱凤英笑着说,“夏天还好,头一年的冬天,我连买煤的钱都没有了。好多老人都有脑血栓后遗症,冻不得,真是愁坏我了。”朱凤英称,“村里卖煤的老板说一吨要600元,我就和他说能不能赊我一吨,并把情况告诉了他。他挺理解我,把煤赊给了我。最巧的是,卸煤时我遇到了两个小伙子,他们知道情况后给老人们买了2吨煤,一下子就解决了我的问题,真的太感谢这些好心人了。”

朱凤英称,之前老人们都是住在彩钢房里,夏天热、冬天冷,2010年后很多人知道她的事情后愿意帮助她。在大家帮助下和家人的支持下,她在家北院盖起了18间的养老院,老人们的条件逐年好转。“好心人还给我提供米面。”朱凤英感激地说。为了照顾好老人,朱凤英每月大概要花费2000元左右,虽然经济上有些压力,但她仍旧积极乐观。

每天,朱凤英都陪伴在老人身边, 大家信任她,愿意跟她说知心话。老人们之前常年独居,由朱凤英照顾后要和他人居住,生活上起一些小摩擦在所难免,“偶尔老人们会拌嘴、打架,这都不是事,就让他们把心里话都说出来,别憋在心里。可我也和他们讲说过就算了,不能再反复。老人们都听我的,相处十分和睦。”

朱凤英称,看着老人们心情愉悦,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自己就特别开心。“照顾了这么多位老人,我感觉他们真的需要别人的关爱。有人关心他们,他们的眼睛都是发亮的,而且他们就像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活得更幸福。对我来说,他们就是我的亲人,我愿意一直这样照顾他们。”(燕赵都市报冀东版 记者 师源)

责任编辑:靳庆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