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县大黑坨村在文化传承中建设美丽乡村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07-06 09:19:44  责任编辑:孙婷

    民俗风情街主要延续村庄原有的建筑形态、空间构成和院落布局,融入民国建筑元素。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目前村内3条全长3600米的主街临街墙体外立面全部改建成与大钊故居风格一致的清末民初样貌,新建改建清末风格民居78户,同时设置了一系列地域及历史人文风格浓郁的街头雕塑、小品,民俗风情街已初具风采。

    作为大黑坨村历史文化传承核心的李大钊故居,坐落于村子中央,是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经典景区。故居历经沧桑,在1958年和1978年曾两次进行较大规模的维修,平时也会定期进行保护性维修,依然保持着百余年前的旧貌,年接待游客达数十万人次。

    “故居门前的这眼古井,是当年李大钊的大祖父李如珍带领全村人开凿的。清醇爽口的井水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村民,每次喝上井水,村民都对李家称赞不已。”故居管理处主任吴瑞彬说。如今,古井被后人完好无损地保护起来,成为数代大黑坨人刻印心头的乡愁符号。

    故居后院东厢房,是李大钊少年苦读的地方。屋内的小炕桌和桌子上那盏煤油灯,似乎倾诉着他求知重学的精神。

    “农民要想把黑暗的农村建设成光明的农村,就一定要有文化,接受现代教育,懂得团结、斗争、谋求解放的道理。要让孩子们从小上学读书,学习新知识。”1919年冬天,在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和乡亲们商议筹办大黑坨村小学时,说出了这样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

    如今的大黑坨小学建起了漂亮的楼房,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孩子们轻点鼠标便能浏览李大钊的生平,每个周末,孩子们还要到李大钊故居,帮助收拾花坛里的花草。

    李大钊在其《新纪元》一文中指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而这也成为了几代大黑坨村民创新创业的精神动力。

    不变的依然是这片孕育希望的土地,而变化的却是日新月异的农业产业。经过20多年飞速发展,大黑坨村680户建有温室大棚1600个,已成为冀东地区重要的错季精品果菜生产基地。在这里,一家建有几个温室、年收入几万到十几万元的农户比比皆是;一些完成原始积累的种植大户还当起了农产品经纪人,成立了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带动了村民收入节节攀升。

相关新闻

赵勇:把白洋淀连片美丽乡村打造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亮点

2015-07-06 09:15:02

7月3日,省委副书记赵勇在白洋淀美丽乡村重点片区调研时强调,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按照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把白洋淀连片美丽乡村打造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大亮点。

“美丽乡村”撑起唐山农村一片生态蓝天

2015-06-30 21:17:57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今已在唐山广大农村悄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批批古老农村的华丽嬗变,撑起了广袤农村的一片生态蓝天。

【网聚河北正能量】馆陶将产业文化融合打造精华版美丽乡村

2015-06-27 18:33:53

为加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建设特色美丽乡村,馆陶将产业和文化深度融合,重点打造了粮画小镇寿东、教育小镇王桃园等各具特色、别有风味的小镇。

美丽乡村遍古栾大任庄—— 美丽乡村 “村美民乐”

2015-06-24 14:52:07

“村里、家里变化太大了!现在村里路修好了,树种上了,垃圾也都没了,村里可美了,看着就像公园似的,这在前些年想都不敢想。”说起村里的变化,大任庄村民闫明存笑得合不拢嘴。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