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我和老交大的故事 来自交大的问候

2014-06-25 16:43:52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张树田)几乎每年春节的前夕,我都会收到来自四川成都昔日学生们的新春祝福。这些当年唐山一中的学生,都是原唐山铁道学院教职员工的子弟,自1972年随父母陆续内迁入川后,如今大多也在西南交通大学工作。不过,40多年过去,这些曾经的翩翩少年现在也已步入花甲之年。每每接到他们这样的问候电话或短信,我内心便激动不已,夜不能寐。

    哦,40多年了,想不到这忘年之交、师生之情竟绵绵延续至今!

    1971年,我大学毕业后到唐山一中任教。当时,教育上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模式,学生都是按居住区域编班,而我接手的初二(8)班都是原唐山铁道学院内的学生。那时,正值“文革”后期,复课闹革命时间不久,“读书无用论”依然盛行,很多学生根本无心学习,我这个班主任只得经常扮演“警察”的角色,以维持起码的课堂秩序,同时,经常利用晚上家访,取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以配合学校的管理与教学。那段时间,我几乎每晚穿行于学院南华、新华斋、东华、西新等几个家属区,在那样一个混沌的年代,我发现那些教师的子女普遍家教很严,教师们言传身教,丝毫不放松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的陈英俊教授家住东华,仅有的一个大房间里四周全部是书架。每天晚上,他都用自己当年在东北上学时的“国高”课本对孩子进行辅导,两个孩子入睡后,自己再用仅有的书桌读书。后来,两个孩子一个在地震中遇难,另一个在高二时提前考入北京大学。而另一位教外语的张教授还格外重视女儿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次家访中,我意外发现其女儿的芭蕾舞技竟不逊专业水平,这孩子叫张栩,后来留学日本,现在南开大学任教。此后,我便有意识地把这些教师子女组织起来成立若干学习小组,一对一地帮助学习后进的同学。同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配给他们出刊黑板报、文艺演出、绘画等项任务,这样,大大调动了所有孩子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事后得知,当时那些老教授中不少人还身处逆境,接受各种审查,而在每一次家访中,家长们一句感谢的话语,递过一杯暖暖的香茶,都会使得我这个年仅二十多岁的青年教师感受到了知识在他们心目中的份量,在乱世中体会到了“师道”的尊严。

    我的这些学生,很多人后来经过下乡、进厂的磨练,奋发图强,不少人考入高校,出国留学,最终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前不久,我市媒体专程赴西南交大采访,在该校任教授的我当年的学生黄涛,专门找到报社记者,谈及当年在唐山一中的学习生活,并一再嘱托记者将感激的话捎给我。我想,应该感谢的是在那样一个特殊年代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老交大热土,感谢在当年那片有着丰厚文化历史底蕴的校园里辛勤耕耘的他们的父辈们。

    其实,我和老交大的交集不仅始于1971年,早在1960年,我刚刚踏进唐山一中校园求学时,就对交大这所百年名校充满了景仰。由于一中和有着中国铁路工程师摇篮之称的唐院近在咫尺,每天清晨,学院广播台的声音便飘入一中校园,陪伴我们开始新一天的生活;每次散步,高耸伟岸的交大校门,充满异域风情的东西讲堂便映入眼帘,绿树掩映的宽敞校园,对我们这些一中学子充满了诱惑,令人总想踏入其中,一探究竟。经过一段时间的细细观察,我们发现,只要佩带校徽即可随便进入,于是,我们几个学生便带着一中的校徽也佯装大学生企图蒙混过关,偶有得逞,多数情况下还是被人识破赶了出来。直至1962年,在一次演讲比赛中,我们结识了时任交大校长顾希的儿子顾建,他比我们低一届,后经他通融,我们便可以堂而皇之地出入交大校门了。于是,交大的游泳池里、溜冰场上,也到处可见唐山一中学生的身影了。

    时光荏苒,半个世纪前的记忆恍如昨日,唐山的交大校园早已不复存在。逝者如斯夫,但那份情缘,那份牵挂,注定会化作永恒。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周绍谦】 我和老交大的故事 来自交大的问候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News
河北新闻网
http://ts.hebnews.cn/2014-06/25/content_4005370.htm
分享到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4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