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记者调查]圣诞饰品俏销 “三无”产品堪忧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挂满彩灯的圣诞树、喜气洋洋的圣诞老人、拉着雪橇的麋鹿……日前,记者在我市多家卖场、超市感受到了浓浓的圣诞气息,但记者走访部分礼品饰品店和批发零售点发现,市面上出售的部分圣诞装饰品、彩灯是没有标注厂名、厂址等相关信息的“三无”产品,而消费者在购买时也大多没有考虑到安全问题。

    圣诞未到饰品先俏

    距离圣诞节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在市区某步行街不少专门为圣诞节设计的装饰门已经摆放到位,圣诞氛围异常浓厚,圣诞帽、圣诞老人玩偶等物品占满了整个货架,吸引了不少顾客驻足观赏。正在忙着配货的摊主刘女士说,早在一个月前她就已经进了约10万元的圣诞节装饰用品。因为一些大公司、商场及西餐厅等在圣诞节会搞一些活动,所以现在来预订、批发的顾客比较多,而零售要到临到圣诞前一两天才会迎来高峰。

    “我们超市早在12月初与圣诞相关的商品就已经上架了。”在某大型超市内一位销售人员介绍到,超市之所以这么早就开始做圣诞节的生意,一方面是为了抢占商机,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拉长节日购物潮,该销售人员介绍,商品刚上架时因为时间尚早,顾客大多就是看看,购买圣诞物品的并不多。产品现在还在不断地扩充、补货中。最近来买的主要是商家、公司,他们买回去主要是装饰布置公司场景。这两天也渐渐有一些市民开始购置圣诞产品。

    “装饰品种类比往年多了,挑选余地更大了,不过价格也越来越高。”消费者王女士说,彩条、彩灯、雪花、圣诞球、蝴蝶结、雪人、铃铛、树顶星、圣诞花环等一套装饰下来,一颗装饰完的圣诞树价格是单纯圣诞树的2倍甚至更多。“圣诞产品种类的增加,开发了新的市场,也拉动了销量。相比之前圣诞产品重圣诞树、轻圣诞饰品的市场局面,现在商家已经把获取高利润的目光转向了装饰品。”一位销售人员指出,随着人们经济收入和生活品位的提高,圣诞装饰品将有着更大的市场空间。

    中国元素渐浓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些圣诞商品中增添了不少中国元素和实用性较强的商品。“这些圣诞饰品不仅看上去美观,还很实用,买上些也能给家里增添气氛。”在某超市选购圣诞手套的市民刘女士说。市内多家卖场内,刚上市的圣诞饰品在款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品种数量也比去年大幅度增加,不时吸引市民前来挑选。除了圣诞老人、圣诞树这些传统的圣诞饰品外,今年的一些圣诞饰品中还出现了中国结、礼包、剪纸等“中国元素”。“圣诞绿”与“中国红”的色彩混搭,让圣诞饰品透露出浓浓的“中国味”。苏格兰格子裙、雪花纹外套,配上“中国红”的围巾或毛衣,显得特别温暖和喜庆。

    “三无”饰品充斥市场

    在某批发市场的圣诞年货礼品店,店门口堆放着一盒盒圣诞树和一箱箱的圣诞饰品。白色的雪球、各色五角星、彩球等装饰品都装在透明的袋子里,袋上只写有“圣诞快乐”和“中国制造”的英文,没有标明具体的生产厂家、日期以及注意事项等信息。记者随手拿起一个红色的五角星查看,店员介绍说,还有其他颜色,既可以做圣诞树上的装饰品也可以给孩子玩。可当记者放下后,手上就沾了一层五角星脱落的金粉。记者随即询问是否有彩灯,店家马上拿出价格为5元、6元和10元的3种彩灯,长度都是6米左右。记者看见5元、6元的彩灯都是放在盒子和塑料袋里的散装品,没有3C认证等标识。彩灯都是细细的电线,电源插头只是薄薄的一层塑料制成,插片是不平行的两片黄色金属,用手一掰顷刻变形。可店家却称,这几款灯质量都挺好,他自己家也用,没出过什么问题。

    走访一些店铺记者发现,除购买大量饰品的消费者会向商家索要购物收据,大部分消费者都是直接交钱拿货就走,不要任何票据。记者随机采访了10多名消费者,多数表示购买圣诞饰品只是为了应景,过了节就不用了,一般很少考虑安全问题。对此,市消协相关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在选购一些需要用电的装饰品时,一定要选择标有生产厂家、厂址和合格证等信息的产品,以防漏电发生火灾等事故。购买产品后,要记得向商家索要发票等相关收据,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可到工商、消协等有关部门投诉。 闫妍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刘晓莉】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