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唐山2011年高考"状元"父母的"秘诀"(图)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本报记者黄岩、雅静)

    赢得了我市今年高考“状元”的张一帆和周天一究竟生长在怎样的家庭里,她们的父母在培养她们这方面究竟有没有什么“秘诀”,如果有,又有着怎样的秘诀呢?对于高考“状元”,人们究竟应该怎么看?日前,记者对此作了饶有兴趣的采访。

    张一帆的父母和他们农家小院里的故事

    父亲张凌说:“就是‘拉饥荒’,也要支持孩子学习”

    母亲李凤芹说:“踏实做人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6月30日上午,我们驱车前往滦县油榨镇侯庄村,去探访理科“状元”张一帆的父母。

    路不太好走,汽车穿越了好几座村庄,拐了几十个弯,才找到了张一帆家所在的村子。

    瘦高的张一帆正在路边望着我们,透过眼镜的稚气目光中,带着几分歉意:“我们村挺偏僻吧。每次回家我都得倒4次车!”

    3年前,以全校第一、全县第二的中考成绩走出家乡,升入唐山开滦一中珍珠班的油榨镇中学生张一帆,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

    一帆的父亲张凌,在家门口满面春风地迎候着我们,父女俩引我们走进这个寻常的农家小院。院子不大,一条庭院小路两边种着黄瓜、韭菜等家常蔬菜。

    屋子里很整洁,橱柜、沙发等有些陈旧了,这却让桌上的一台电脑显得格外醒目。一帆说这是初三那年为了支持她学习,家里连凑带借花了五千块钱买的。

    “为了支持孩子上学,家里拉了不少饥荒。”张凌说,“我们家境不好,家里主要经济来源是一帆母亲的工资,她在小学当民办教师。我身体不好,平时照看自家的4亩地,农闲时外出打打工,也挣不了几个钱。”

    循着给女儿买电脑这事儿,张凌告诉我们:“一帆从小就懂事、听话、学习好。那年她提出想要一台电脑帮助自己提高成绩,我二话没说,就给买回来了!”虽然家里因此背了债务,但张凌并不后悔。 “有了真本事,就能过上好日子。”张凌认准了这个理儿。

    一帆的母亲李凤芹说,读小学时女儿就在她的班上,但对她从没有过什么特别的关照。在学校里,女儿只能叫她“老师”,不许叫“妈妈”。

    李凤芹回忆说,从小学到初中,家里没给一帆花钱上过辅导班。考第一时没给过孩子特殊奖励,也从没给她买过营养品,只是在买辅导书方面总是尽量满足她,哪怕借钱也要给她买。

    临近中考时,一帆在模拟考试中文化课没得第一名,回到家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李凤芹边安慰边引导:“考第一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踏实做人。要听老师的话,团结同学,有了成绩别骄傲,在困难面前别低头。”

    周天一的家庭和她父母的教育观念

    不干涉、注重引导是他们的教育原则

    着重培养自主能力,尊重孩子的选择

    7月1日,在滂沱大雨的陪伴下,我们来到海港开发区探寻了周天一成长的环境。

    周天一家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但是记者惊奇地发现,她的房间里竟然没有一张做作业用的书桌。

    母亲姚俊玲说,是天一自己不让买书桌的。她的作业都在学校里完成了,平常不在家里做题。她回家后常常是捧着书,听着音乐,一边绕着床走,一边看书。

    “原来我们有过担心,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受到影响,我们也就放心了。”姚俊玲说。

    在家里,父母和天一谈论最少的就是学习。不干涉、注重引导是他们对女儿的教育原则。天一上小学时,父母让她该玩就玩。他们认为“上小学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比成绩更重要”。

    姚俊玲说在与女儿相处时,她们可以像朋友一样谈话,解决她成长路上心中的困惑。

    高二暑假时,天一的父亲周福广去西宁开会,带上了天一。到了西宁,他让天一自己联系当地旅行社,出游、乘车、吃饭、回住宿地都由女儿自己去做。这趟旅行回来,天一感到自己长大了,有了自己去解决问题的勇气。

    天一喜欢逛网店买衣服,她看中一件喜欢的衣服时,妈妈姚俊玲会帮她参谋,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但通常她会尊重女儿的选择。有时孩子选择失误,浪费了一些钱,但她认为让孩子撞撞南墙也是好事。

    天一崇拜普京,说如果自己是记者,理想是当面采访这位强人。姚俊玲也希望女儿学新闻专业,但天一却说自己要在财经和语言类专业上发展。她解释说:“愿望和适合自己是两码事。我要选择自己适合的专业,将来去做适合自己发展的事。”

    是秘诀又不是秘诀:外部环境只有通过个人努力才能发挥作用

    有秘诀也没有秘诀:努力,再加上适宜的素质和环境就能成功

    从个普通中学生到高考“状元”,这中间家长们到底有没有什么秘诀呢?从前述采访来看,似乎他们还是有些秘诀的,譬如父母要努力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譬如家长、学校要有一定的规矩,但同时也要给孩子们创造一种平等对话的宽松氛围等等。但是细想想,这些又怎么能算得上什么秘诀呢?

    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张学鹏教授认为:“说到底,外因还是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学校和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外界环境,如果有了良好的条件,再加上孩子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取得好成绩就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了。反之,单有好的外部环境,如果孩子本身不努力或者素质太差,那也就很难指望取得优异成绩了。”

    张教授说,就教育实践而言,其实孩子们的个人素质和外部环境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关键还是看个人的努力情况。

    海港中学校长孟祥泰透露的一个小秘密很能说明这一点:周天一中考成绩其实达到了唐山某著名中学的录取线,但她最终选择了海港中学,因为她觉得这个小环境更适合自己。而最终她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取得了优异成绩。

    青少年教育专家、唐山心理医院刘涛院长说:“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固然是十分可喜的事情。但是好成绩并不能说明一切。人生的道路是非常漫长的,一个人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才能最终对社会做出贡献。”

    刘涛指出,特别是对于“状元”考生而言,“如果一味地躺在成绩簿上沾沾自喜,那就很难指望再有什么大出息了。因此,应该让自己的人生成为一个不断努力进取,不断取得新成绩的过程。”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刘晓莉】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