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特别能战斗”精神薪火相传
——开滦集团赵国峰一家的四代见证

    正是凭着这种“特别能战斗”精神,唐山大地震后第10天,损失惨重的开滦即生产出第一车“抗震煤”;震后17个月,所有矿井全部恢复生产。1978年,赵以仁退休,初中毕业的赵国峰接班。他放弃了调到井上工作的机会,就是因为井下可以直接为国家多出煤。

    “当时,我看到工友们不少时间都消耗在开工前的准备上。我想,如果每天提前下井做好准备工作,开班后就能马上干活,一年下来得多出多少煤呀。”此后30多年,赵国峰每天提前一小时下井,加上奉献出的800多个节假日、轮休日,累计为国家多出煤近40万吨。他的照片也上了开滦博物馆的光荣榜。

    “‘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赵国峰认为,继承好先辈精神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多年来,他读了20多种采煤专业技术书,发明了十几项采煤技术,为企业多创效益3000多万元。“知识一旦让‘特别能战斗’的工人所掌握,就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赵国峰感慨地说。

    采访间,正赶上赵国峰的儿子赵凤宇开车回来。文静、聪明,弹一手好古琴——如果不是一身整洁的浅色工装,人们很难相信他也是一名矿工。在开滦技校毕业后,遵循父亲意愿,2001年赵凤宇成为唐山矿一名技术员。对知识如饥似渴的他,先后在河北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攻读,即使闲暇时也不在办公室呆着,而是到厂房看师傅们修理机械。

    “祖辈们已挖了大几十年煤了,现在集团正在转方式,非煤产业销售收入已突破七成。转方式、调结构离不开技术引领。我们年轻一代一定要学好技术,做新时期的知识型工人。”赵凤宇告诉记者,这件皮坎肩他可能不会再穿了,但它见证的精神会永远传承下去。(河北日报记者胡博理 钱宝琦 李斌)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王文静】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