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特别能战斗”精神薪火相传
——开滦集团赵国峰一家的四代见证

    4月29日,记者来到开滦集团唐山矿业分公司职工、全国劳模赵国峰家中。赵国峰向我们展示着他的“传家宝”:一件皮坎肩。这件皮坎肩外面缝着淡灰色棉布,里面是薄薄的棉花和一层羊皮,发黄的羊毛向人们诉说着其走过的沧桑。

    “父亲穿着它在井下干了30来年,我又穿着它干了20多年。”赵国峰自豪地说,在开滦百余年的历史中,无论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创业历程,“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已根植工人心中。“这件皮坎肩见证了那段激情岁月,我想把它留给后代。”

    1922年10月,震惊中外的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爆发。在血腥屠杀之下,罢工坚持了25天。在开滦博物馆里,有不少图片和文字记载了那场罢工声势之大、影响之广、斗争之惨烈。毛泽东同志称赞以开滦工人为代表的、觉醒了的中国工人阶级:特别能战斗。那次大罢工过后十多年,大字不识一个的赵国峰的爷爷赵庆真,带着儿子赵以仁到开滦唐山矿谋生。一天挖十几个小时煤,工钱还不如骡马的饲料费。其时,反抗的情绪弥漫于矿工中间。父子俩相信,穷人受苦的日子一定会结束。

    新中国成立后,岁数渐大的赵庆真回家种地,赵国峰的父亲赵以仁留在了矿上。那段时间,不爱说话的赵以仁常挂着笑容,浑身都是干劲儿。“父亲常说,以前为资本家挖煤,现在是为国家。开滦革命传统好,可不能给开滦抹黑。”赵国峰说。

    关键时刻,开滦工人总是特别能战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地方供煤紧张,开滦人下定决心为国家分忧。“以前父亲下井只带一个1斤来重的馒头,那段时间他每次都带三四个,不讲条件拼命挖煤。每天早出晚归,虽然疲惫,却很精神。”赵国峰说,“周总理表扬开滦为国家‘出了力、立了功、救了急’,父亲和工友们听说后,干劲儿更足了。”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王文静】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